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媒体报道

救助管理机构如何做好“防疫+保障”工作 听听这几位站长怎么说

救助管理机构如何做好“防疫+保障”工作 听听这几位站长怎么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 时间:2020-06-16 10:59 字号:
分享到: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保障生活无着的临时遇困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是做好基本民生保障的一部分,更是落实“六保”任务,做好“六稳”工作的题中之意。

  作为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的服务对象。可以说,落实好“防疫+保障”工作已成为今后救助管理机构必须对弈且下好的一盘棋。如何下好这盘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显得尤为宝贵。那么,疫情发生以来,救助管理机构在防控疫情和保障救助对象上都付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小编邀您一起来听听这几位救助管理站站长怎么说。

  厘清责任 引导社会参与

  福建省莆田市救助管理站站长 林文瑞

  战疫回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福建省莆田市救助管理站在做好疫情防控常规动作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公安、卫健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厘清部门职责及救助工作流程,依靠部门工作合力,有效提升救助服务成效。例如,与莆田市中医院沟通建立共建关系,开通绿色通道为求助人员进行肺部CT、血常规等健康体检。

  与此同时,莆田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发挥社工专业作用,延伸救助服务触角。组织引导当地社工参与做好流浪乞讨人员街面巡查、心理疏导、链接社会资源援助等各方面救助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与定点医院联系,为部分治愈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衣服等生活物品和跟踪帮扶及线上心理辅导。

  此外,由于莆田市救助管理站于2019年4月迁址新站,总用地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功能分区明确、配套设施完善、储备物资充足,为疫情期间实行“一人一间”隔离救助、应对复工复市潮等情况提供了有力保障。

  站长说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救助管理机构硬件和软件建设,救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均有所提升。这为救助管理机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救急难”的兜底保障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救助管理机构在常年救助工作中,不断规范站内照料等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工作机制和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对做好疫情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

  然而,我们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疫情防控工作中,我站就在救助两类人群时遇到了困难。一类是疑似精神障碍人员,他们行踪不定,也不善表达,常常答非所问,只能靠平常的救助经验作初步判断,这种单纯救助往往存在着安全风险。另一类是职业“跑站”人员,他们善于钻政策空子,为了能在各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常常谎报个人情况,或佯装有病等,不但耗费救助人员的精力,还给疫情防控增加了风险。

  为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应对这两类人群时,我站首先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时做到关口前移,在救助站大门口临时设置检测点。其次,认真评估求助人员情况,严格做好身体检测,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接收进站并接受隔离救助观察。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则积极协调公安等部门按照“先救治 后救助”原则送至定点医院接受救治,若有身体健康状况异常的立即送往定点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最后,我们会为隔离期满的受助人员购买返乡全票,尽力避免路上发生交叉感染风险,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流出地救助管理机构。

  开辟临时救助场所解决隔离难题

  江西省救助管理站站长 何永发

  战疫回顾

  为做好救助管理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江西省救助管理系统打出“快、狠、稳、准”组合拳,抓实抓细救助管理疫情防控工作,着力打好救助管理疫情防控阻击战。

  站长说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江西全省各级救助管理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将疫情防控作为救助管理机构首要任务来抓。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等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控,严防死守救助管理机构和服务对象安全,实现全省所有救助管理机构、托养机构的受助人员和工作人员“零感染”,成绩来之不易。

  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救助管理的优势,积极为临时遇困人员开展救助工作,南昌市、九江市救助管理站开辟了临时救助场所,重点为因疫情影响的外省籍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救助服务。

  救助管理工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能解决受助群体的临时性基本生活问题,有着相对比较成熟的救助联动机制,特别是各级救助管理机构联席会议机制,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是我们救助管理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优势,同样我们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例如,基层救助管理机构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如何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制度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临时性、应急性、过渡性救助作用还需积极探索。

  这次疫情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疫情期间受助人员如何进行有效隔离,显示出救助管理机构防疫设施相对不完善、专业水平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民政厅积极争取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支持。江西省新冠指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狱等特殊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公安、城管、社区、救助管理机构等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要立即将其送到当地集中隔离观察点进行隔离观察,观察期满,未出现异常,救助管理机构按相关规定予以分类救助”,有效解决了这类问题。

  回顾这次疫情防控工作,我认为今后救助管理机构应该在提升机构传染病防控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配备专业人员等方面着重予以提升。目前,江西省救助管理系统正在着力推进区域性站内照料工作,计划通过1到2年时间将设区市救助管理站打造成区域性站内照料中心,进一步完善实施设备,健全管理制度,着力提升生活照料、寻亲、疾病防控能力。同时,开展救助管理机构标准化试点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宣传工作亟待加强 应急能力亟待提升

  河南省洛阳救助管理站站长 王铭安

  战疫回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洛阳市救助管理站迅速行动,以精准有力举措全方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30人次、临时遇困人员121人次,处理110件及群众诉求289件,接受医疗救助76人。

  站长说

  救助管理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在疫情期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第一时间投身到救助疫情防控第一线,确保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安全健康。就我站疫情防控总体情况来看,由于救助管理机构常出现突发事件,工作人员职业敏感度高、行动迅速有效。以至于我们能够及时把控疫情防控的要点、难点,并且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保证“应救尽救”。

  然而,这次疫情也让我们看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一是对待宣传工作上我们比较保守以及被动,救助管理机构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生的生动实践、感人故事和典型案例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报道。二是受助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关怀措施还有欠缺,不够丰富。

  疫情是一次大考。救助管理机构虽然经受住了考验,但我们深刻认识到,救助管理机构应急能力建设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那么,如何切实提高救助管理机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我看来应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

  提高政治站位,完善救助机构应急预案体系。以保障受助人员生命安全为根本,必须将提高救助管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升到国家层面,加强与公安、卫生、城管等多部门协作和联动。本次疫情中,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了各自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救助管理机构的预案制定要从实际出发,讲求时效,注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已经制定的预案要注意修改和完善,做到与时俱进。要建立一条科学完整的协调机制和部门协作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上要做到协调联动,能够拉得出,用得上。平时要注重做好应急演练工作,查找存在的不足,及时纠正和完善。

  强化救助信息化建设,加强救助舆论宣传。依靠信息技术,提高救助机构预测预警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同时,通过适度的宣传报道和志愿服务引导公众参与其中。只有公众了解救助职责,在突发情况发生时,才能形成一股全社会参与的合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目前,我站在职志愿者共计63名,党员志愿者31名,我们将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常态化开展,疫情期间也未曾暂停。志愿服务通过近距离面对面与群众交流,讲解救助突发事件处理,这比单一的宣传页更有说服性,更能让群众了解救助工作。

  加大救助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救助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救助管理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更为宽泛,侧重实用性和实操性。所以,救助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想达到能够熟练处置救助工作常见的突发事件的水平,需经常性地组织广大职工干部进行脱产和在岗培训,提高业务素养。还可以通过对一些典型救助案例进行模拟实操演练,来强化学习效果,救助管理工作人员要懂业务,会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做到遇事临危不乱。

  引医入站 发挥社工专业优势

  四川省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站长 王惠芳

  战疫回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省成都市救助管理站一手抓救助管理业务,一手抓疫情防控。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按照“应救尽救”的原则,对滞留在非住所地的生活无着的临时遇困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了及时救助,并协同有关部门加大了街面巡查劝导救助力度。

  截至目前,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已救助934人次,其中省内657人次、省外277人次。街头督查服务队开展街面督查35次,对街面流浪乞讨及露宿人员开展劝导255人次。

  站长说

  由于救助管理站历来强化管理,高标准、严要求,有高效的执行能力。疫情来临时,我们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在疫情期间持续为受助人员服好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九寨沟地震后,我站临时救助能力、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积累了丰富的应急工作经验,现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应急救助体系。正因如此,疫情期间我站疫情防控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无长期滞留人员,应急床位有保障。针对长期无法查明身份的受助对象,我们及时将安置政策落实到位,并保持安置渠道通畅。正因为站内无长期滞留人员,站外无托养人员,从而使得站内床位有保障,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受助人员入站积压情况。

  事前有预案,疫情防控高效。由于站内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中应对疫情的相关措施已进行过细化,所以,疫情伊始我站就以高效率高标准的要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同时,根据防疫需要和相关文件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流程和防疫措施。此外,还及时储备了部分医护物资,避免了疫情防控初期的物资短缺情况。

  与卫生部门无缝衔接。按照成都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多部门合作意见,成都市卫生部门于2005年就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分别指定了定点的综合、精神、传染病医院,多年沟通衔接顺畅,在疫情期间我站进一步密切与相关定点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联动协作,建立了受助人员就医的绿色通道和卫生部门入站指导防疫机制。

  医护人员配备充足。我站历来注重受助人员在站期间的身体健康。除采取引医入站,开展站内康复、照料等工作外,也注意强化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现有正式编制的医护人员11名,其中医生10名、护士1名,医护人员占比高,我们能较好地完成疫情防控的日常巡查、消杀、宣传等工作。

  社工凸显专业优势。由于较早引入专业社工,社工已经融入我站各工作环节。疫情期间,他们的专业性得到了极大发挥,在站内受助人员需求评估、心理疏导、情绪支持、生活照料、寻亲服务、街头巡查劝导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