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已归档) > 招募方案
南平市2017年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招募方案
福建省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
2017年南平市招募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精神,根据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4部门《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的通知》(闽民建〔2017〕6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组织开展我市2017年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工作,制定如下招募方案。
一、招募名额
2017年我市招募名额45名,安排到10个县(市、区)的城市社区从事社区服务工作,服务期限为2年。各县(市、区)名额分配详见附件1。
二、招募程序
(一)招募对象和条件
招募对象为2017年南平市生源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和近年来南平市未就业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不含成人教育培养类别等非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并具备以下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观念强,志愿到社区从事工作。
2.普通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学习成绩良好,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善于沟通,有较强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3.具有敬业奉献精神,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服从分配。
4.年龄不超过25周岁(
5.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报名方式
1.报名时间:
2.报名地点:南平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南平市人才市场),地址:南平市八一路338号汇丰大厦南楼四层,咨询电话:0599-8852732、8833299(南平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0599-8060697(南平市民政局社区工作科)。
3.报名方法:登陆南平人才网(www.nprc.com.cn)下载填写《南平市招募服务社区高校毕业生报名表》(附件2)一式一份,并提供以下材料:
(1)报名者系往届毕业生,需携带本人毕业证、就业报到证、身份证、户口簿等材料原件及复印件1份、一寸近期正面同底免冠彩照3张。
(2)报名者系2017年应届毕业生,因未取得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可凭《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或学校出具的相关证明、身份证、户口簿等材料原件及复印件1份、一寸近期正面同底免冠彩照3张等材料报名。
户口簿复印件只需提供户主及毕业生当事人页。
无法到现场报名的人员,下载并如实填写《报名表》一式一份,连同报名所需材料复印件1份及相片3张(1张粘贴于《报名表》上,另2张用于制作准考证),于
报名时请详细阅读相关招募文件,如实详细填写信息,对所填写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若所填信息与招募条件不符或填报虚假信息的,经查实后,取消报名和派遣资格。每位考生只能报考一个县(市、区)招募岗位,报名不收取任何费用。
(三)笔试的内容、时间、地点
1.笔试时间:
2.笔试地点:详见准考证。
3.笔试内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测试题为客观选择题,采用填涂卡作答。笔试时须携带身份证、准考证和2B铅笔、橡皮擦、黑色签字笔等考试用具。
(四)领取准考证时间、地点
1.领取时间:
2.领取地点:南平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南平市人才市场),地址:南平市八一路338号汇丰大厦南楼四层。
报名人员应亲自领取,需出具身份证原件。如是委托亲朋好友代领,需出具代领人身份证原件及考生身份证复印件。
(五)笔试成绩公示、体检人员确定
1.成绩公示。笔试成绩在笔试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在南平人才网(www.nprc.com.cn)公布。
2.体检人员确定。报考同县(市、区)的考生根据笔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名次,按照1∶1确定体检人选。如有考生放弃体检资格或体检不合格,将从报考同一县(市、区)考生中按成绩由高到低进行递补安排体检。递补体检后仍出现招募岗位空缺,南平市民政局将空缺的名额在县(市、区)之间进行调整。在确定体检人选时出现笔试成绩并列的情况,试卷前四十题得分高的考生,确定为体检人选,如果前四十题得分依旧并列的,试卷前四十一题得分高的考生,确定为体检人选,并以此类推。
参加体检的考生所留的联系方式应准确无误,确保能够及时沟通联系,否则责任自负。体检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如放弃体检资格,请在体检前两天与南平市民政局社区工作科或南平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联系,并附放弃体检资格的书面材料。体检标准按照国家人社部、卫生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对入选高校毕业生进行体检,具体体检时间及统一集中地点另行通知,可在南平人才网查询。
3.初次体检不收取有关费用。
(六)招募人选确定
对体检、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将在南平人才网上公示。公示结束后招募人选由省民政厅统一组织上岗培训。培训合格后,由南平市民政局派遣到服务社区所在的县(市、区)民政局、社区办报到和分配,不服从派遣和分配的,将取消招募资格。201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须在
县(市、区)民政局、社区办与招募人员签订《福建省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协议书》,并将名单上报省、市民政部门备案。
三、招募人员的服务管理和可享受的支持政策。
按《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的通知》(闽民建〔2017〕65号)的规定执行,具体内容见附件3。
附件:1.《南平市2017年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县(市、区)招募人数分配表》
3. 《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的通知》(闽民建〔2017〕65号)
南平市民政局 南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附件1
南平市2017年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
县(市、区)招募人数分配表
序号 |
招募县(市、区) |
招募人数 |
岗位代码 |
备注 |
1 |
延平区 |
14 |
01 |
|
2 |
建阳区 |
5 |
02 |
|
3 |
邵武市 |
8 |
03 |
|
4 |
武夷山市 |
4 |
04 |
|
5 |
建瓯市 |
4 |
05 |
|
6 |
顺昌县 |
2 |
06 |
|
7 |
浦城县 |
3 |
07 |
|
8 |
光泽县 |
1 |
08 |
|
9 |
松溪县 |
2 |
09 |
|
10 |
政和县 |
2 |
10 |
|
|
|
|
|
|
|
|
|
|
|
合 计 |
45 |
|
|
附件2
南平市招募服务社区高校毕业生报名表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姓 名 |
|
性别 |
|
出生 年月 |
|
民族 |
|
相片 |
政治 面貌 |
|
籍贯 |
|
现户籍地 |
|
生源地 |
|
|
第一学历、学位 |
|
何时何院校何专业毕业 |
|
|||||
第二学历、学位 |
|
何时何院校何专业毕业 |
|
|||||
联系 电话 |
|
身份证 号码 |
|
|||||
通讯 地址 |
|
电子 邮箱 |
|
|||||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
|
|||||||
家庭主要成员及社会关系、工作单位 |
|
|||||||
奖惩情况 |
|
|||||||
报考 志愿 |
报考县(市、区) |
|
代码 |
|
||||
资 格 审 核 意 见 |
|
|||||||
备注 |
|
注:此表一式一份,请用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字迹端正(也可直接打印)。
附件3
福建省民政厅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 |
文
件 |
闽民建〔2017〕65号
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高校毕业生
服务社区计划的通知
各市、县(区)民政局、人社局(公务员局)、财政局、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财政金融局,各高等学校:
根据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署要求,现就组织实施2017年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2017年,全省统一招募300名高校毕业生,安排到纳入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范围的县(市、区)的城市社区从事社区建设工作,服务期限为2年。各有关市、县(区)根据省里下达的招募计划,具体组织实施。
二、组织招募
(一)招募对象和条件。招募对象为2017年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福建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和近年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不含成人教育培养类别等非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观念强,志愿到社区从事工作;二是学习成绩良好,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善于沟通,有较强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三是具有敬业奉献精神,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服从分配;四是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1992年7月1日后出生),研究生学历放宽至28周岁(1989年7月1日后出生);五是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招募原则和程序。招募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报名参加招募的高校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募派遣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和岗位所在地县(市、区)、镇(街道)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具体招募派遣工作由各级民政部门牵头,人社、财政、教育部门配合实施。
1.名额分配。福州市15名,漳州市40名,泉州市30名,三明市50名,莆田市10名,南平市45名,龙岩市45名,宁德市55名,平潭综合实验区10名。
2.组织报名(
符合招募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在规定期限内选择合适的岗位报名。报名人员对本人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所填信息与岗位要求不符或填报虚假信息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报名和派遣资格。201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须在
3.审查考核(
4.组织体检(
5.确定人选(
6.签订协议(
7.岗前培训(
8.派遣报到(
三、政策支持
(一)服务社区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的生活补贴每人每月2735元。同时,参照服务社区所在的城市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规定和标准,由所在街道(镇)统一办理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生育、工伤)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各设区市民政局依法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险责任。
(二)实行贫困生助学贷款国家代偿政策。服务社区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省级财政按每人每年2000元代为偿还。
(三)在全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安排当年招录计划数15%的职位,定向招录当年服务行将期满考核合格和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服务社区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高校毕业生。
(四)市、县(区)相关事业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拿出一定数量岗位公开招聘当年服务行将期满考核合格和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服务社区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高校毕业生。当年服务期行将期满考核合格和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服务社区高校毕业生,报考省、设区市事业单位的,笔试总分加3分;报考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的,笔试总分加5分。
(五)对于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符合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并愿意继续留在服务县(市、区)街道(镇)工作的,县(市、区)人社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在相关街道(镇)所属的事业单位编制内新增工作人员时,可免于参加统一招考,由接收单位报县(市、区)人社部门办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核准相关手续。
(六)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并符合报考条件的,在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省内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招生单位优先录取。对于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的,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至服务期满。
(七)服务期间,由各级政府人社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免费提供档案保管等人事代理服务,并建立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专门人才数据库,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帮助其落实就业单位。有创业意愿的,及时纳入当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有针对性地提供创业公共服务,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八)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被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用的或进入国有企业就业的,其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其参加工作时间按其到基层报到之日起计算。其中:被录用为公务员的,试用期工资可高于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公务员的试用期工资,按相同学历新录用公务员转正定级工资标准低1个级别工资档次的数额确定;被事业单位聘用,岗位工资按所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比照本单位相同学历新聘用人员定级工资标准确定。
凡通过享受政策待遇,被录(聘)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基层项目高校毕业生,不再享受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项职位、报考事业单位加分和基层事业单位考核聘用等就业优惠政策。
四、服务管理
(一)户口、档案、组织关系管理。服务期间,户籍关系由毕业生自行迁往家庭户籍所在地。毕业生档案统一转至服务县(市、区)人社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党团组织关系由毕业生凭党团组织关系介绍信转至服务社区。服务期间申请入党的,由服务社区党组织按规定程序办理。
(二)经费保障
1.服务社区高校毕业生服务期内的生活补贴、社会基本保险、体检、培训经费以及国家助学贷款本息补助由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支付。
2.各有关市、县(区)民政局要按照政策规定,及时、足额落实高校毕业生的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助等资金。服务期间解除协议的,应于次月起停发生活补贴。每年年底前,将高校毕业生资金使用情况及时上报省民政厅。
(三)日常管理。各市、县(区)民政部门要按照“谁用人、谁负责”、培养使用并重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高校毕业的教育管理工作。
1.服务社区高校毕业生所在的县(市、区)民政局、所在街道(镇)和社区的主要负责人要担负起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组织实施的领导责任,经常督促落实、检查指导高校毕业生日常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其在社区服务情况,提供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组织教育培训和安全健康等日常管理工作。
2.服务社区高校毕业生原则上一个社区安排1名,最多不超过2名。服务期间,上级机关不得随意借调或调整服务岗位,因特殊情况需要借调或调整的,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原服务社区、接收单位及所在县(市、区)民政局审核同意,设区市民政局批准后,报省民政厅备案。高校毕业生应按照协议规定期限完成服务工作,由于身体状况等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服务的,应提出解除协议申请,经省民政厅批准,并履行有关手续,方可离开。服务期未满自行离开或解除协议的,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3.服务社区高校毕业生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县(市、区)民政局会同人社局(公务员局)组织实施,设区市民政、人社部门负责本区域考核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考核结果报送服务社区所在县(市、区)人社部门,存入本人档案,并报省民政厅备案。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经省民政厅、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颁发《福建省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证书》,作为服务期满后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依据。
4.对管理服务不到位、优惠政策不落实的市(县、区),省民政厅将调整其今后的招募名额,直至停止招募。
(四)服务社区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自主择业。设区市和县(市、区)民政部门要建立日常跟踪和定期跟踪工作制度,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完善动态化的就业数据库,及时准确掌握就业情况,积极做好各项就业跟踪统计工作。统计结果应及时上报省民政厅备案。
联系人:李莉,通讯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44号,邮编:350001,联系电话:0591—87548463(兼传真),电子邮箱:fjjiceng@sina.com。
福建省民政厅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教育厅
(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民政厅办公室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