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透上眉梢,迎着晨光,老万踏上了返乡的大巴,离家十几载,他终于回家。
露宿楼道,五旬大叔以拾荒为生
在疫情防控工作期间,救助工作者不定期进行街面巡查工作,为流浪人员测量体温,发放口罩、分发爱心救助包等,劝导流浪人员入站接受进一步的帮助。2月18日,救助工作者在泉州市区侨乡商品街发现了一名流浪乞讨人员,初次见面,他头发花白,戴着破旧的鸭舌帽。
通过交流了解其姓万,来自贵州省贵州铜仁市川东镇金竹圆村(谐音),今年五十多岁了。几年前因为户籍信息已被注销返乡补办无果就继续回到泉州流浪。老万向救助站求助返乡,希望能够为其提供帮助。
救助工作者看到老万的状况,询问他是否想要到救助站短暂住下来,一方面保证他的温饱问题,另一方面便于与其联系核查身份。但是,老万说他已经习惯了自由无拘束的流浪生活,不想受约束,他拒绝到救助站入住。秉着服务对象必须自愿求助的原则规定,救助工作者留下救助物资和救助卡片,便离开了。
多举核查,发布寻亲定期探访
离开之后,救助工作者根据老万说出的信息,在地图上查询到相应的地址,于是为其发布寻亲公告,并向铜仁市救助管理站协调进行身份核查。由于疫情的缘故,铜仁市救助管理站忙于疫情防控核查进度缓慢。救助工作者只能定期到侨乡商品街探访老万,与其保持联络,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基本安全。
7月8日,铜仁市救助管理站核查到了老万的身份信息。老万户籍确实已经被注销,父母都已不在,已经没有亲属了。
村长续联,老万欣喜再闻乡音
不久后,铜仁市金竹园村村长通过寻亲信息与救助工作者取得联系,村长告诉救助工作者只要让老万回到家乡,就立即为其补办户籍,并为其办理低保等社会保障。救助工作者立即告诉老万这个消息,并让老万与村长进行通话,久违的乡音让老万露出满脸的笑容。在老万的同意下,救助工作者决定8月21日到泉州客运中心站为其购票返乡,但当天却不见老万的踪影。
返乡忧虑,坚持不懈驱除心魔
此后,几乎每天下午救助工作者都会来到侨乡商品街等待老万的出现,附近的店家也表示很久未见到老万回来这里。在救助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寻找下,9月14日下午终于在侨乡商品街再次见到老万的身影,通过与老万交流,救助工作者感觉到老万思乡心切,但心中仍然对此前补办无果留下许多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选择逃避。为了消除老万的疑虑,救助工作者再次与村长进行联系,“你回来,我在给你上户口,办个低保”听到村长肯定的答复,老万热泪盈眶,他告诉救助工作者这次他真的要回家,不会再逃避了。
接力返乡,流浪多年老万回家
几天后救助工作者拿着车票来找老万,告诉其购买了9月20日早上7点的车票,那天会来此将其送至车站上车。老万拿着车票久久不能释怀,直到在车票上找到铜仁两个字,老万告诉救助工作者那天一定会在这里等。
救助工作者提前为老万准备了口罩和途中的食物,20日早上6点就来到侨乡商品街,老万早已收拾好行李在等待社工,在救助工作者的护送下坐上了返乡的车。
日前,救助工作者通过电话回访老万返乡后的情况,村长告诉救助工作者已将老万安置在村子里的单身公寓,床铺等生活用品也都为其准备好,准备带老万去派出所补办户籍。
后续,救助工作者也会持续跟进老万的事宜。颠沛流离,终归故里。希望老万在村长的帮助下早日找到工作,融入社会,正常生活。
来源:泉州市救助管理站
作者:黄炎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