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二批27个优秀社区工作法是各地在创建第一批优秀社区工作法基础上,深入推动具体实践过程中总结形成的,既有全面系统总结提炼社区工作经验形成的综合性工作法,也有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乡村治理、深化民主协商、完善服务功能等社区工作某一方面经验总结提炼形成的单项性工作法,问题导向明确,理念方向先进,可推广、可复制。
即日起,福建民政公众号将推出优秀社区工作法系列报道,供各地借鉴参考。
三坊七巷社区位于福州市区的5A景区内,总面积0.44平方公里,居民4694户、12970人,常住人口5158人。
社区党委以打造“八闽第一街”为契机,围绕“关注民生、强化服务”主线,深化“大治理,优服务”工作,用好融合共建“连接线”,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创新基层党建与服务的组织和机制,探索“三个联创”“三个平台”“三个融合”“三红驱动”的整合资源工作法,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辐射到社区治理各环节,推进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打造上下衔接、左右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
一、健全“三个联创”,为社区工作铸基
1 建设坊巷组织“共同体”
充分利用三坊七巷坊巷布局的地域特点,在每条坊巷及中轴线南后街设置坊巷党支部,统筹整合坊巷单位、企业及居民党员等资源,构筑党在坊巷中的“组织网”,形成坊巷组织共建区域化的党建格局。
2 打造坊巷党建“功能圈”
积极推进坊巷党建与服务阵地载体建设,形成以社区党委为“圆心”,坊巷党支部和党建联盟单位为“半径”,坊巷商户、文化产业、商圈企业为“周长”的党建功能圈,构筑坊巷活动共联合力化的党建格局。
3 建强坊巷党建“大联盟”
充分发挥统筹引领作用,与坊巷内企业、商户、党建联盟单位及共建单位构建坊巷党建大联盟,推行“契约化”共建模式,有效整合利用资源,制定传承坊巷文化、红色资源及景区服务等方面“需求清单”,盘活坊巷“一盘棋”,构筑坊巷资源共享一体化的党建格局。
“三个联创”从优化党组织设置入手,着力构建“里坊制”党建网络,形成“社区党委—坊巷党支部—院落党小组”三级党组织体系,让党建在社区全方位覆盖,使社区工作根基更加稳固,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与服务优势。
二、打造“三个平台”,为社区工作添力
1 搭建一个舞台
成立坊巷党建联席会,社区党委书记为召集人,每月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联席会议,探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统筹落实坊巷党员管理、阵地共享及共建活动,共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2 打造一个中心
提升改造三坊七巷社区服务中心,把中心打造成集党员学习教育服务、坊巷服务居民和游客等功能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三坊七巷首个集中介绍坊巷红色史迹地,成为陈设红色纪念设施的序厅。中心提供“菜单式”服务,为游客介绍各景点概况、提供参观预约信息等。
3 共建一片阵地
充分发挥党建联盟单位合力作用,整合三坊七巷开发保护有限公司等联盟单位的30余处党建教育资源,共同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开发坊巷红色资源,培育企业党建文化等,将其建设成互联互动、开放融合、资源共享的党员群众学习教育阵地。
“三个平台”坚持条块联合、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坊巷党建推进更有力度,社区党建成效成功转化为社区工作领导执行力和团结凝聚力,增强社区工作合力和活力。
三、强化“三个融合”,形成社区工作新机制
1 以共联促融合,助推商圈新发展
发挥坊巷党建引领坊巷经济、商圈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党建联盟单位为龙头,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入驻助推东街口商圈振兴。推动海峡两岸青创文创基地“唯美客”等新兴文化产业链拓展延伸,促进坊巷商圈经济和院落经济融合发展。
2 以共治促融合,提升治理服务精细度
实行“网格化”管理,推进坊巷党建工作全覆盖。以社区党委、坊巷党支部为桥梁,通过恳谈会、联谊会、连心桥、民生服务日、四访四问(开门访、入户访、晚上访、周末访,问需求、问困难、问对策、问效果)等载体,精准收集坊巷公司、企业、商户、留住户群众的问题,搭建商户与居民沟通互动的平台,构建和谐坊巷。
3 以共驻促融合,实现服务零距离
探索和完善党员教育联管、困难群众联帮、坊巷环境联治、社区文化联办、社区文明联创、和谐社区联建的工作机制。围绕“强化党建凝心、服务居民贴心、治理社区用心、倾听民意真心、繁荣文化润心”的五心理念,打造“五心社区”服务品牌,构建全方位服务的幸福社区。
“三个融合”以共谋民生福祉为目标,推进辖区单位、企业商家融合共建,有党支部30个、党员146人,设置坊巷党支部11个、“两新”党组织22家、首批党员现场教学点30余处、“党员诚信店”20家、党建联盟单位30家,实现社区党建与社区服务有机融合。
四、突出“三红驱动”,营造社区文化新氛围
1 开辟“红色线路”
以市委旧址、新四军办事处等红色史迹及红色小广播站、坊巷党校等30处为首批党员现场教学点,开辟了“牢记党员初心使命”—党建文化游;“瞻仰坊巷革命先贤”—红色名人游;“探寻闽都历史神韵”—闽都文化游3条红色线路,深化拓展“坊巷党建”内涵外延,让党员群众在感受红色历史中学习闽都的优秀文化、人文历史,记住乡愁、传承乡韵,培育家国情怀。开设“行走中的党课”,推出“红色经典赏析”,实现红色教育、红色传承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与突破,使党员在爱国主义革命教育洗礼中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 奏响“红色之声”
注重运用“互联网+”思维,创办“红色小广播”数字音频党员学习教育平台,以普通话和方言播报方式推送总书记说、新思想、城市基层党建之声、理论速递等栏目,并推出“学习头条”APP,打造新时代党员理论学习的红色声音汇集地,形成“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理论学习新方式。
3 延续“红色传承”
对接历史、现代的红色基因,开办“红色讲坛”,开设“坊剧党课”,开展三坊七巷名人故事会、名人家风家训讲坛、讲述身边的红色故事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演绎民族英雄林则徐、爱国志士林觉民及坊巷中走出的福州革命先辈等丰功伟绩,推动“红色精神”的弘扬与传承。
“三红驱动”积极挖掘和利用三坊七巷特殊的人文价值和红色文化价值,让党员群众受到红色文化、人文历史的熏陶,提升居民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素质,进了红色文化与坊巷党建全面融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