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有福 | 古城探源
来源:福州市民政局、今日晋安、人文晋安、海峡都市报、福州新闻网 时间:2025-07-20 22:47

  

  晋安区地处福州市区东北部,前身为福州市郊区的一部分,1996年1月行政区划调整时正式命名为“晋安区”。

  《辞海》解释:“晋安:郡名,晋太康三年(282年)分建安郡置,治所在侯官(今福州市)。”晋武帝司马炎析出建安郡东部和南部之地,增立新郡,以国号“晋”冠之,称为“晋安郡”。

  宋代开宝七年(974年)筑福州外城时,人工开凿了一条护城河,河上有一座小桥,原为城门的吊桥,后改为固定的木桥,宋元祐年间由东岳庙道士颜象环改建为石桥,被称为“乐游桥”。1948年,海军耆老萨镇冰主持重修此桥,并在桥柱上正式署名“晋安桥”以纪念“晋安晚晴社”,桥下河流因桥得名为“晋安河”。

  20世纪90年代,福州郊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以“晋安河”为鼓楼区和新设立市辖区的分界线,新的市辖区因河命名为“晋安区”。

  作为城市的“活化石”

  晋安地名历史故事

  跨度长、分布广、内容丰富

  具有代表性的就达50多个

  《三山志》《八闽通志》《闽都记》

  《福州府志》《榕城考古略》《闽县乡土志》

  《侯官县乡土志》等历代地方志

  均有诸多记载

  且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

   新店

  新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为闽地通京要塞。

  按照已知考古文献,汉代在福州设置了第一个行政县——冶县。新店古城,是闽越王无诸入闽第一站,先有“此城”,后有“冶城”。“此城”是中原汉民入闽第一站,是“福州第一城”。以此为中转站,中原汉民继而分枝转迁于兴化、漳、泉等地。至隋唐时期,汉民入闽的数量大量增加,至唐末五代,王审知父子在福州建立政权,王氏父子招揽四方才俊,中原汉民入闽形成了一个高潮。

   

  

  新店古城遗址

  新店古城遗址公园、闽王王审知墓等19处文物古迹承载着光辉的历史记忆,软木画、同利肉燕、地术拳、新店腰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情怀。

  五里亭

  五里亭,始建于明代,因位于水部门外驿道五里处而得名,是榕城儿女向海而生的历史见证。

  

  明洪武年间,驸马都尉王恭主政福州,修建府城,设置东、西、南、北、水部、井楼、汤门等7个城门。出西、北城门即福延古道和福温古道,出南门往今上下杭方向。水部门位于东南方向,出城门为福马古驿道,沿鼓山南麓到下院转经魁岐至马尾港。府城外此四个方向三五里处各设置一亭子,分别为梅亭、思儿亭、茶亭和五里亭。

  今五里亭坐落于晋安区鼓山镇后浦村,是福州主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古代送别长亭。

  寿山

  纵览闽疆,山者十有八焉。闽都以内,城中有山,山中有城,遂有“三山”之谓;而闽都之山,自北而来,宋郡守梁克家即将寿山、九峰山、芙蓉山并称为“外三山”,载入郡志。

  寿山,位于寿山村西,与芙蓉、九峰二山相峙,相传麒麟乃最长寿之瑞兽,故又名麒麟山。先秦《尚书·洪范》列举“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者,五福之首也。寿山海拔1130米,乃福州五城区第一高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