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时间:2024-03-31 21:52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儿童心理健康有更多需要关注的方面,比如家庭结构是否完整、获取心理健康科学信息是否便捷、有利于认知和情感发育的良性刺激够不够丰富、针对心理行为问题的卫生和教育资源能否有效提供等。
  3月27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表示,因地制宜开展服务,可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
  探索具有当地特色、容易被各年龄段、各类人群,包括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接受的科普形式与途径。同时通过对当地儿童青少年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学校教师来开展培训,持续扩大知识覆盖面、强化触达的效果。
 
  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
  可以试点探索建设特色“心理友好校园”“心理友好乡村”。用丰富多彩的身心活动陪伴孩子在学校内外健康快乐成长,有效消除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与偏见、管理社交媒体依赖和校园欺凌这样一些问题,激励各方尤其孩子的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
 
  强化多方协同的服务网络
  鼓励城市地区单位和社会组织主动与农村地区政府、学校等合作,建立跨部门、跨机构,比如学校、跨医疗机构等的心理健康服务联盟,以及城乡衔接的绿色就医通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开展分层的进修和针对性短期培训。定期组织心理义诊等活动,提高对未成年人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
  帮助留守儿童家庭增加远程亲子互动的机会,开展重点关注儿童的远程动态心理状况监测与分析,以及在线会诊、培训等。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