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民政救灾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按照年初黄厅长提出的“转型发展、创新提升、克难求进”的工作要求,求真务实,稳步推进,确保重点工作扎实有力,应急工作迅速有效,常规工作平稳有序,全省减灾救灾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2013年主要工作
一是密集出台防灾减灾相关政策。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加强防汛防台风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通知》,对市、县两级加快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年度救灾物资采购储备制度、推进全省自然灾害避灾点分类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并批准投入635万元财政资金采购救灾物资;加紧制定民政行业标准《自然灾害避灾点管理规范》,10月份已通过全国减灾救灾标委会专家评审,预计将在年底前发布施行;组织修订《福建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于10月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并实施。
二是扎实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今年以来,我省先后遭受低温冷冻、风雹、洪涝、滑坡、干旱、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袭击,特别是影响我省的台风有11个,正面登陆的有4个,是1991年以来影响最多的年份,危害较重。据统计,各项灾害致全省84个县(市、区)408.5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6人,紧急转移安置108.2万人,倒塌房屋7487间,16.42万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285.57千公顷,绝收面积24.5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1.09亿元。针对我省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四级响应1次。我省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四级响应5次、三级响应2次。省民政厅紧急调往灾区救灾帐篷1000顶、棉被7500床、毛毯3000条、毛巾被6000条、夏常服1000套、发电机10台。报请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财政厅累计下拨救灾救助资金1.31亿元。实现农房保险理赔资金4183.01万元。根据全年受灾情况,共有2076户农户开展农房恢复重建,其中,集中重建262户,占12.62%,分散重建1724户,占83.04%,进城购房90户,占4.34%。据统计,目前分散重建和集中重建户已建成一层以上的共1513户,占76.18%。
三是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继续协调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20个县级民政局购置救灾装备。加大灾害信息员培训力度,年初组织市、县级两级救灾干部在榕开展灾情管理业务培训;同时,按照“省厅统一计划、市局现场督办、县局具体实施”的方式,对龙岩、南平、三明3个设区市共6429位村级灾害信息员分批次进行培训并颁发培训结业证书,切实提高了我省基层救灾人员灾情报送能力及灾害应急救助能力。继续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1个,经省厅评审上报国家参评社区28个。建立落实自然灾害避灾点长效管理机制,抓好三级分类年度目标考核,严格要求466个省级示范点必须达到A类标准。
四是成立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构。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今年5月我省正式成立福建省减灾委员会,福州、漳州、泉州、莆田、南平、宁德6个设区市也先后成立了本级减灾委员会。为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省减灾委拟于12月初召开福建省减灾委第一次全体会议,通报今年主要灾情,部署明年综合减灾工作。
五是积极做好减灾救灾工作宣传。“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期间,全省共开设电视、网络、广播宣传专栏223个,发送宣传短信240万余条,发放宣传资料96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3300多条、减灾宣传图片2.32万张,有1230个单位、学校、工厂、村(居)组织了应急避险演练。建立灾情信息发布机制,在汛期按月向社会公布灾情各项指标。
六是指导监督芦山地震捐赠工作。据统计,芦山地震救灾捐赠共接收捐款9189万元,其中民政慈善7045万元、红十字会2144万元。根据民政部通知要求,由各接收单位直接汇往四川省有关地方和单位的7922万元,汇缴到省厅的资金为1267万元。根据四川省提供的援建项目,经厅党组会研究确定,省厅汇缴资金援建雅安名山区的双河敬老院和万古敬老院,待当地项目立项确定后拨款,所有救灾捐赠资金的接收、使用都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捐赠人监督。
此外,近期还将进一步抓好冬春救助、灾后重建及新灾应对等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年终收尾工作。
二、2014年工作思路
一是着力解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问题。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防汛防台风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快市、县两级救灾仓储设施建设,已建或在建的市、县两级福利中心应具备救灾物资储备功能。努力建立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救灾物资质量技术标准、救灾仓储设施建设管理标准、省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制度和公路、铁路应急运输联动机制等,逐步建设覆盖全省的救灾仓储网络。推进全省自然灾害避灾点分类管理,落实年度分类目标考核标准,全面实施避灾点巡检制度,不断提升我省灾害防御及应急救助能力。继续加强基层救灾装备配备建设,积极协调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县级民政救灾装备。
二是着力解决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充分发挥省减灾委办公室职能作用,组织协调开展减灾救灾各项工作活动,积极推动市、县两级成立减灾委,不断完善我省防灾减灾工作体制。指导并督促各地根据新修订的《福建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完善本级预案,加速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督促指导各地民政部门结合《福建省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福建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出台本地区受灾人员救助标准及资金配套措施。积极推广莆田的救灾资金银行“一卡通”发放形式,做好政策宣传,稳步推进全省救灾资金社会化发放,从制度机制上规范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
三是着力解决基层救灾队伍能力不强的问题。推进实施防灾减灾人才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市、县级救灾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召开的业务培训及交流研讨会,落实“十二五”期间村级灾害信息员轮训一遍的计划,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继续加大培训规模和力度,逐步提高全省基层救灾人员灾害救助管理工作效率及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明年拟组织一期全省救灾物资装备使用业务培训班,并在漳州、泉州、宁德3个设区市培训村级灾害信息员6000余人。
四是着力解决减灾救灾手段相对落后的问题。注重科技支撑,不断增强我省减灾救灾科技创新能力。计划给每个设区市配备一部卫星电话,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立完善专家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级减灾委专家组在灾害评估、决策咨询、项目论证等方面的作用。继续与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协作,开展减灾救灾理论研究,计划申报编制《福建省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项目。探索推行移动智能终端报灾方式,拟在漳州市率先开展试点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