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传承弘扬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以基层近邻党建为引领,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在组织融合、资源融合、群众融合,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共筑党群互动密切、邻里友爱互助,家园和谐的近邻新风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是坚持互联互动,近邻服务组织全覆盖。以近邻党建为引领,推动各区域各组织近邻共建、相邻共融,近邻服务网格全覆盖。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全覆盖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城市综合管理路长制,由县(市、区)领导包干主干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包干路段、乡镇(街道)干部包干小区,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定路定人定责的城市综合管理责任制。落实“双报到”机制,实行“双向认领”“双向约束”“双向反馈”“双向考评”,驻区单位与邻近社区相互开放活动场所。推行县领导干部兼任街道“大工委”召集人或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形成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效调度兼职委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组织架构。推进支部建在小区、网格,新组建小区(网格)党支部377个,推动组织引领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二是创新基层治理,近邻服务运行规范化。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按照“5+3”或“6+2”格局完成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重新梳理权责清单和属地管理事项清单,把派驻职能部门的执法力量统筹编入治理网格,由乡镇指挥调度,并赋予人事建议、绩效考核监督等权限。全面推行小区党支部引领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及各类组织协同共治的“1+3+N”工作机制。建立“五社联动”工作机制,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联动机制,我市引入社会组织、社工机构280多家,为邻里提供居家养老、公益课堂、幼儿托管等专业化精细化服务。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总网格长,社区“两委”干部担任网格员,建立“网格-社区-街道-县级部门”四级联动诉求回应和解决机制,形成了“定位网格化、内容多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标准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三是加大基础建设,近邻服务有阵地。按照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等“七有”服务部署要求,加强社区服务基础建设。2021年新增社区办公用房3162平方米,其中蕉城区、东侨区新增配建社区办公用房2105.6平方米,灵活融入“四点半”课堂、“儿童之家”、党员活动室、居家养老中心、文化活动站、 “矛盾调解室”“法官工作室”等功能区,积极开展邻里文化节、亲子阅读、邻里运动会等特色活动,打造邻里共享之家。全市新建和改扩建59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市23个街道、中心城区乡镇、城乡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村级幸福院2134所覆盖所有建制村。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改建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49个,建设小区“近邻红色驿站”223个。市中心城区大力推进“十个十”民生项目,新建10个街头运动场,满足群众就近休闲娱乐需求。
四是清单化共建,近邻服务精细化。社区、驻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建立健全《居民问题清单》《共建清单》《供需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各地探索推行“在职党员回家日”“爱心银行”“五社联动”志愿服务积分管理等机制,对居民所急、城乡社区所需和单位、社会组织所有、志愿者所长实行清单化精准对接,项目化精准管理。全市成立邻里志愿服务队1360多支,鼓励动员2300多名热心党员群众担任街巷长、楼栋长、网格员“两长一员”,动员居民中的律师、教师、医生、护工等专业人才5600多人,认领 “微项目”“微岗位”4万多个,为邻里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如在开展互助孝老食堂助餐服务方面,倡导邻里乡亲“一袋米、一把菜、一份爱心献食堂”的乡村邻里互助模式,鼓励乡贤、乡村邻里捐献爱心,将点滴捐助都统一整理发布在食堂公示栏、乡村微信群、抖音等媒体上,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引导慈善资源、志愿者组织、慈善超市参与互助孝老食堂建设,把互助孝老食堂打造为社会公益慈善的重要窗口;将助餐服务与留守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探访、关爱、精神慰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乡村基层内生动力和正能量。又如屏南县城东社区聚焦老城区老旧房屋多、消防安全隐患大的问题,与县消防大队共建,指导成立在职党员志愿消防队,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守护居民安全;福鼎市富民社区发动市委办、住建局等共建单位出资助力,完成晨练广场路面塑胶跑道和全套健身器材的修缮更新;东侨开发区兰亭社区联合蕉城区人民法院、五里亭派出所等单位创建社区“人民调解室”,常态化派驻法官、民警调解居民纠纷。
五是智慧赋能,近邻服务实现信息化支撑。投入资金约1930万元,完成“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共计175项问题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 42家单位(部门)接入“数字城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建有宁德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接入我市各地视频监控和汇聚相关信息,实现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务服务相融合。全面推广智慧党建App,大力推行线上预约、网上办理、上门代办等服务,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丰富“指尖生活圈”。在东侨开发区湖滨社区试点打造“智慧社区”,建设集社区党建、公共服务、视频监控、智能呼叫于一体的管理服务平台,精准解决区域内停车难、高空抛物等各类社会治理问题200多件,精准对接居民“微心愿”320多件。霞浦等地依托“数字城管”等平台,在县、街道集成打造城区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创新“分色治理工作法”,有效提高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