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社区“邻”聚力 服务“邻”距离
来源: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
时间:2022-05-30 09:11
“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早上送孙子孙女去学校读书后,就到这里参加文娱活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近日,在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玉湖新城“党建+”邻里中心,居民郭哲华和其他30多位老人正在整理十音八乐的歌谱。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去年以来,省民政厅在莆田市开展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补齐社区服务能力短板的试点工作,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1+6+X”的模式推进“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1”即坚持党建引领主线;“6”即完善社区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6项服务功能;“X”即结合社区实际和群众需求,拓展其他多项功能,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生活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17个“党建+”社区邻里中心,今年将再建21个,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
去年,莆田市民政局率先发布全省首个《城乡社区民主协商工作指南》,在社区邻里中心设立民主议事厅,让群众坐“C”位持话筒,从“做群众工作”到“由群众工作”转变,提高城乡社区居民的协商议事和参与能力。
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社区邻里中心的民主议事厅日前召开一场民主协商议事会,社区“两委”、议事协商委员会成员、居监会成员、居民代表等积极商讨社区安装电动车充电桩及公共停车位管理事宜。“如今,居民事共议、邻里协商办已成为社区居民群众普遍共识。”社区干部蔡向阳说。
2020年以来,莆田市民主议事厅覆盖率达97%,累计开展民主协商603场次,协调解决公共事务525件、民生实事211件,化解矛盾纠纷329件。
通过“党建+”社区邻里中心,莆田全市建立15家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服务机构,为15866名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引入17个托幼托教机构和4个邻里幼儿园,解决1596名幼儿“托幼难”和319名学生“接送难”问题;推进108名专家医生下沉社区分级诊疗,为20348名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社区服务供给能力跟不上等问题,群众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2020年以来,莆田市民政局以社区邻里中心为载体,积极推动“五社联动”,即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打造共治共享社区,实现“陌邻”向“睦邻”转变,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有效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通过全覆盖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和小区党支部,延伸建立楼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把党组织建在群众家门口,让群众抬头见组织、出门有服务。推进社会治理网格、雪亮工程、12345和数字城管等平台信息共享、融合运作,衔接“惠民宝”移动服务终端,推动427项民生类高频事项下放中心、就近办理,减少了30%以上的城市无序交通拥堵,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莆田市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下一步将按照省、市近邻服务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落实,对今年21个邻里中心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确保按时完成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结合社区实际开展服务需求调查,继续拓展“X”项服务功能,延伸服务触角,设置个性化服务清单。进一步提升质量,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引进第三方机构等方式,不断健全完善社区邻里中心运行机制,提升运营服务质量,打造一批特色精品。进一步延伸拓展,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推进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向乡村、园区延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