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厦门市工作生活期间,给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深田社区图强小区邻里手书寄赠贺年卡的祝福语,留下的一段佳话,凝结了近邻睦邻的传统美德,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传承弘扬“远亲不如近邻”理念,福建省大力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于2021年开展了“一十百”(1个市、10个区县、100个社区)试点,积极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用有温度的服务提升有质感的幸福。
坚持党建引领,让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的领导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优势与根本保证。今年以来,福建省先后出台了推行近邻党建工作若干措施和近邻服务实施意见,召开了全省近邻党建和近邻服务推进会,推进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依托社区大党委,联结机关、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及共建单位,搭建定期交流、资源互通、议事协商的公共平台;健全“街道—社区—小区”三级联动组织体系,并延伸至楼栋、楼道等居住地“微单元”;推行“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充分发挥楼道党小组、党员楼长(中心)户的先锋示范作用。福州市鼓楼区首创小区“云支部”,发动4897名在职党员通过扫码向小区报到,积极认领志愿服务岗位,一年来共为邻里群众办了1200余件实事。
注重集约供给,让社区更加便利有爱。推进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等资源进一步向城乡社区集聚,大力开展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等近邻“五助”服务。助幼服务方面,新增普惠性托位2040个,结对帮扶留守孤困儿童近4千人,受益家长儿童12万多人次。助教服务方面,支持建成了社区(村)“民富中心”“助农直播点”“近邻·爱心敲敲门”“百姓管家”等一批特色服务网络、志愿服务项目。助医服务方面,启动建设社区医院12家,在福州、厦门、莆田等地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助老服务方面,加快推进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床位增加至24.75万张,所有街道(乡镇)均配有养老协理员。助困服务方面,开展困难群众“漏保”“漏救”专项整治,摸排困难群众51.11万人次,新纳入或待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保障对象3.56万人。
注重守望相助,让邻里更加亲睦和谐。以服务居民为宗旨,结合各地实际,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发动居民充分参与,延伸服务触角,细化治理单元,增强邻里互助功能,打造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各具特色的服务样板。莆田市采取“1+6+X”的模式,推进“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聚焦调动积极性,通过综合包户、结对帮扶等方式,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漳州市龙文区步文街道建立“发现—受理—处理—督办—反馈”闭环模式,为近邻服务提速增效,聚焦回应诉求,倾听居民的呼声、想法与智慧,破解人际关系陌生化的城市病。厦门市深田社区探索形成“千户访、百事帮、万家和”群众工作法,缔造新型“熟人社区”。
注重群众自治,让基层民主更加充满活力。深入开展议事协商活动,推动形成新型邻里人际关系;拓展参与平台,通过设立民主议事厅、邻里驿站等平台,打造集学习、休闲、健身、调解、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空间、活动平台、议事场所;丰富参与方式,开设近邻app、楼栋微信群等“邻里热线”,通过厝边议事点、小区理事会、邻里小组等,真诚倾听居民心声。三明市沙县区推出“近邻e家”,实行“系统派单、部门接单、联动解决”分级处理机制,提升参与能力,从房前屋后、身边小事做起,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厦门市湖里区出台小区业委会规范化建设十条措施,加强对小区业委会的“事前介入、事中监管、事后救济”。
注重减负赋能,让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持续为基层减负,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行动,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采取“三岗十八级”等方式,打通社区工作者上升通道。强化科技支撑,整合党建、政务、城市管理等平台1900多个,实现“一网统管”“网上办、掌上办”“全程网办”“一趟不用跑”。扩大社会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作用,引导更多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参与近邻服务。2016年以来,厦门市各级政府购买社工服务2.65亿元,实施项目1053个。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对标对表,完善近邻服务内容,让居民享受到更多专业、便捷、舒心的生活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