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融合 打造三心近邻服务——宁德市城乡社区近邻服务工作纪实
来源: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 时间:2022-02-07 08:35

  宁德市传承弘扬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建立了以基层近邻党建为引领,开展社区近邻服务,确定福鼎市为试点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滨社区等50个社区为试点社区,突出组织融合、资源融合、群众融合,共筑党群互动密切、邻里友爱互助,家园和谐的近邻新风尚,破解城乡社区基层服务融合不足、社区“陌生人社会”等问题。

  把组织融合起来,“近邻”联动更聚心。 

  着力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体系化,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

  我市构建社区“大党委”制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以及业委会、“两新”组织党员负责人等为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成员或兼职委员,明确职责任务,完善工作例会、议事决策、联席会商等制度。社区“大党委”通过“1+N”协调机制,让成员单位主动融入社区,开展各类为民服务活动,参与社区建设,形成资源互补共享,合力解决社区治理难点、堵点问题,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

  小区有规模的,有物业的,加强小区党建规范化建设,组建小区党支部,推行小区党支部引领业委会、业主监督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及各类组织协同共治的“1+3+N”工作机制,加强小区自治。以散居楼栋、老旧小区为主的社区,我市按照“区域相近、楼栋相连”原则,划分组建联合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推行党员街巷长、楼栋长、网格员“两长一员”等机制,形成“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架构,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

  据统计,当前我市引导新成立、改选小区业委会189个,协调解决小区停车、环境整治、小区充电桩、下水管道等居民“烦心事”2500多件。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公馆小区停车位不足、居民活动无处可去等问题长期无人解决。小区党支部引领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及各类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了前述问题,新增小区汽车、电动车停车位100多个,建成集图书室、健身房、议事厅、棋盘室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红色驿站,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20多件。小区居民纷纷感叹:“在我们心里,联席会议成了我们共商共治小区难题的桥梁纽带,这里就是最温馨的近邻大家庭!”。

  把资源融合起来,“近邻”服务更贴心。

  着力推动资源整合,解决瓶颈问题,实现多元共治。

  在社区办公用房方面,落实房地产企业配建社区办公用房政策,从2015年文件落地到现在共配建了社区办公用房6万多平方米,灵活融入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四点半学校”等功能区。各地依托社区办公用房,广泛开展邻里文化节、党员政治生日会、“AA制”养老、亲子阅读、邻里运动会等特色活动,让居民走出家门,共聚邻里感情,原本陌生的社区、小区,正向“熟人社会”悄然转变。通过资源整合,当前实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40.62平方米,社区居民活动用房平均面积达250.89平方米;出台养老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城市社区每万人拥有养老服务设施达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

  在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免费提供场所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等280多家,为居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如寿宁县小陆郎社工服务机构,在蟾溪社区建立“乌迷”公益书屋项目,累计免费借阅图书5.1万余册,发动青少年参与公益实践1400余人次。学习强国上以“寿宁乌迷公益书屋:一本书,温暖一座城”做了专题报告。东侨开发区唐程御品小区党支部引进圣青藤书院,依托红色驿站开展居民读书共享活动;屏南县城东社区“善课堂”社会服务中心,为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提供课外教学、心理咨询等服务;福鼎市天湖社区联合余力学文、兰可琪绘本馆等机构开设“小区公益课堂”,安排教师志愿者提供免费特色教育课程;柘荣县“柘有爱”志工联合会建立固定活动日制度,常态化进入社区开展“一元剪发”、文体娱乐等志愿服务活动;霞浦县小水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多个社区开展联建,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健康保健、康复训练。

  在聚焦“邻里事、邻里了”方面,我市各地社区还充分挖掘动员居民身边的草根调解能人、法律专家,并积极开辟“矛盾调解室”“法官工作室”“律师咨询台”“说事评理室”“百姓议事厅”等平台,形成“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的和谐氛围。

  把群众融合起来,“近邻”互助更暖心。 

  着力把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激发出来,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我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服务社区“双报到”制度,实行“爱心银行”积分制管理,正反两面清单,评先评优征求社区、小区党组织意见等做法,有力推动15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3.3万多名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报到服务,充实社区治理力量。古田县立足县城居民区以开放式街巷为主的地域特点,创新推行“小巷管家”模式,通过建立社区招募、居民推荐、党员带头、教育培训、考核评议、奖惩并举等制度机制,动员有热情、有能力、有威望的社区群众协助社区深化网格化治理。古田县“小巷管家”的做法,是我市推动居民与居民守望相助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市有2300多名热心党员群众担任巷道长、楼栋长、网格员“两长一员”,成立“银发先锋”“敲门帮帮团”“小区巡逻队”等邻里志愿服务队1620多支,活跃于小区、街巷的大爷、大妈和青年“红马甲”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8600多件。他们既是拉近邻里关系的桥梁纽带,更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同时各社区通过组织策划各类公益服务和文体活动,有效拉近居民之间的距离,努力打造一个有温度的熟人社区。如福鼎市富民社区连续14年坚持举办“邻里文化节”,成立“邻里议事会”,推行“逢十说事”制度,开展“聊一会儿天、帮一个人、解一份忧”活动,在互帮互助中密切邻里关系。连续10年组织开展“困难送温暖、满月送生肖、结婚送祝福、生日送寿面、生病送关怀、亡故送挽联、失业送岗位、失学送助学、失足送帮教、侵权送维权”等十送暖人心服务,惠及社区居民2000多人。制定“富民邻里公约”,指导小区制定小区公约,为每名居民发放“富民人”胸章,以公约规范居民行为,减少邻里纠纷。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