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的实施意见》(闻社办20211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关于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的实施方案》(漳政民〔2021〕44号)要求,为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考察时对社区工作提出的“三个如何”重要要求,以近邻党建为引领,以助幼、助老、助困为基本内容,结合我县民政工作特点,就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考察时对社区工作提出的“三个如何”重要要求,以近邻党建为引领,以助幼、助老、助困为基本内容,以开展社区民主协商、公众力量参与、三社联动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等为主要方式,推进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营造党群互动密切、邻里友爱团结、家园温馨和谐的近邻新风尚,让居民享受到更多专业、便捷、舒心的生活服务,构建城乡和谐社区。
二、服务内容
(一)助幼服务。一是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二是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创建专项行动,深入实施“福蕾行动计划”,打造1-2个示范乡镇,培育形成常态化、机制化的儿童关爱服务。三是加强社会救助政策衔接,推进残疾儿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境儿童康复救助、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推进儿童福利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加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能力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接城乡社区近邻等服务,引导家庭落实主体责任,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助老服务。一是推动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二是推广“党建+养老”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好、管好、做活村级互助幸福院。三是推进我县医养结合工作,选择1-2个项目进行试点建设。四是持续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有效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三)助困服务。积极组织动员党员群众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认领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结对帮扶方式,重点为社区、小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等困难群体提供各类关爱服务。完善邻里利益表达,充分发挥社区民主议事大厅的作用,就地就近化解社区、邻里纠纷,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三、工作措施
按照近邻服务内容要求,各村居要最大限度集聚各级各类治理要素、服务资源,提升近邻服务工作成效。
(一)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近邻”服务能力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开展近邻服务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队伍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端正与否,直接影响社区工作的整体水平。要依托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加强城乡社区社工站(室)规范化建设,按照“一年覆盖、两年规范、三年提升”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提升站点建设和专业服务水平,以便集中提供近邻服务。采取试点先行,加快“智慧社区”建设。
(二)设立民主议事厅,搭建“近邻”服务平台
推进各村居民主议事厅建设,做到有场所、有活动、有议事内容。由社区搭建议事平台,完善邻里利益表达、心理疏导、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聘请相关部门、小区物业、居民代表等联动会商,对居民在线上线下提出的需求建议进行汇总、分类梳理,研判居民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畅通居民诉求表达通道,把问题矛盾化解在社区甚至小区里。
(三)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提升“近邻”服务实践
注重社会力量参与注重吸引政治觉悟高、热爱社区事业、热心服务群众、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社会工作人才投身近邻服务。推进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实践引导社会力量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参与近邻服务洽谈会等供需对接活动,引导支持慈善组织提供近邻服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民政局成立近邻服务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组员,加强统筹协调、指导推动;民政局会同社区建设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深入城乡社区实地指导,对工作进展、具体问题等定期会商、分析研判、制定对策。
(二)科学统筹推进。结合本单位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统筹推进。第一阶段:部署安排(2021年1月-3月).各乡镇民政办加强调研摸底,详细统计社区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细化目标任务,形成工作方案。第二阶段:试点示范(2021年4月-2021年12月)具体工作详见《华安县民政局关于开展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分配的名额执行。第三阶段:面上铺开(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总结试点示经验做法,全面推进近邻服务。第四阶段:巩固提升(2023年1月-6月)采取自我评估、第三方机构评估、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进一步缺补漏、指导推动,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三)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刊、广电、网络及“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广泛宣传法律政策、好人好事和突出成效,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近邻服务的浓厚氛围,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