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新罗区党建引领近邻服务实施方案
来源:龙岩市民政局 时间:2021-10-09 16:56
  

    新罗区辖73个社区,常住人口74.2万人,地处中心城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结合《中共龙岩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岩委办发〔2020〕2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党对社区治理工作的领导,弘扬邻里团结、互助和睦的传统美德,融洽邻里亲情,建设“有温度”的幸福龙岩,现就开展“近邻服务”活动制定一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的实施意见》(闽社办〔2021〕1号)文件精神,通过党建引领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搭建基层服务平台,创新“党建+近邻”模式,形成人人支持、户户参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拉近邻里间的距离,促社区新风形成,为构建和谐、幸福社区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采取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组织形式,按照就地、就近、就便原则,积极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社区文明建设,方便社区居民生活,特别是行动不便的居民,实现近邻服务常态化、长期化,通过近邻服务活动使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关爱。

  三、总体目标

  近邻党建为引领,以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为基本内容,营造党群互动密切、邻里友爱团结、家园温馨和谐的近邻新风尚,积极创新、大胆实践,聚力打造中城街道北门社区、曹溪街道莲庄社区及红坊镇紫金山社区作为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面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探索路子、总结经验、培育模式,让居民享受到更多专业、便捷、舒心的生活服务,推动近邻服务精准有效。

  四、工作措施

  (一)着力构建近邻服务体系

  1.落细落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设,吸纳公安派出所、城管局执法大队等机关事业单位和有影响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小区党组织、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负责人担任联席会议会员,扩大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各领域单位成员的覆盖面,建立以社区“大党委”为中心、以党员为骨干,以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社会工作者、群团组织、驻区单位等多元群体为支撑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引进专业社工机构,由社区党组织牵头、专业社工机构配合,通过走访入户、代表访谈、问卷调查、深度分析等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理清试点社区发展需求。

  2.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在职党员回小区”活动,扎实推进机关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工作,由共建单位与社区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将社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居民发展需要和共建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接起来,提高共建成效。发挥党员特长优势,把党员编入社区网格服务团队或志愿服务团队,发挥近邻服务优势。围绕社区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的活动,在职党员每年参加社区近邻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2次年底要向单位党组织汇报社区报到情况,并作为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重要内容。所在单位党组织要积极探索考察单位干部到社区报到情况,并作为评先评优依据,纳入二级绩效管理。

  (二)着力构建近邻服务运行机制

  1.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赋权扩能,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原则,着力构建“边界清晰、权责一致、联动顺畅”的区街关系,赋予街(镇)对区属职能部门派驻街(镇)机构负责人人事考核、选拔任用的征得同意权。区直部门要按照依法下放、宣放则放原则,将点多面广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执法权限依法委托街(镇)综合执法机构。健全党组织机构,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治理格局,努力解决社区需求及群众需求。同时,聚焦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重点问题,着力抓好社区设施维护、文体公益活动开展、社会组织培育、环境卫生治理、特困群体帮扶等社区惠民项目工程落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2.推动社区近邻服务协同协作。调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社区基金)五方力量,绘制社区资源清单、服务清单和需求清单,打造社区多元共治生态圈。发挥社区大党委平台作用,推动与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互相开放各自的党群服务、教育、文体、卫生等场所设施。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在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等方面,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搭建社区便民服务平台。

  3.完善社区服务群众制度。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社区基金)“五社联动”推行社区坐班值班、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避免社区工作行政化、机关化倾向,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党代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促进党代表在任期内履职尽责,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着力构建近邻服务保障机制

  1.建立服务型社区治理架构。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项事务的政治引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加大社会组织组建力度,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逐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委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主体有序运转的服务型社区治理架构,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2.健全社区民主管理制度。根据民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的意见》(民发〔2016〕134号),完善社区议事协商、民主评议、驻区(共建)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建立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组织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讨社区重大事务,在落实“四议两报备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实行党务、居务、财务、服务四公开”,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和社区共同利益,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3.完善近邻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合理规划,突出服务功能,采取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等“基础功能+拓展功能”模式,在社区办公服务场所设置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和党群活动、文体活动、卫生服务、平安联创、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助残等内部功能区,逐步实现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完备、布局合理、方便实用。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每年试点和推广近邻服务所需要的社区服务平台。

  、组织领导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落细。充分发挥社区网格管理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服务团队的作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要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要根据对象的需求,广泛发动教师、医生、律师、文艺工作者、大学生等重点人群,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参与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加大对近邻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深入挖掘活动背后的感人故事,确保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发挥辐射传播作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