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市龙文区步文街道锦绣社区看到,这里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居民们悠闲地在小区中庭散步。
谈起自家小区的变化,业主赖妙瑞竖起了大拇指。以往小区管理遇到问题,都需要跑到社区或者物业去投诉,如今社区牵头搭建了民主议事平台,业主就像家人一样,围坐社区议事厅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家园”建设问题。还可以通过智慧平台进行线上交流,有效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增强了感情。
为积极响应漳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部署,龙文区大力弘扬近邻服务理念和文化,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构建“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近邻”社区治理模式。
据介绍,按照省民政厅的工作部署,漳州市积极践行和弘扬“近邻”理念和文化,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摸清底数是关键,才好“对症下药”。漳州市统一制定社区“一表三清单”,即“征求意见表” “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社区共建清单”,对社区内各类组织和群体广泛征集信息、分类提取需求,形成符合本社区群众的“需求清单”;整合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和内生资源,三方资源对接形成“资源清单”;将“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两相对照、遴选、删减,生成符合本社区实际的“项目清单”并集中力量全力解决清单的项目。按照1个省级区试点、11个省级试点、16个(含1个社区)市级农村试点,各县自行安排县级试点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漳州市民政局投资300万元加强近邻服务和社区建设,各级各相关部门也统筹工作经费,向城乡社区倾斜,落实近邻服务日常工作、业务培训、人员报酬、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等各类经费保障。
例如,芗城区拟投资1000万元改造、调整原来的居委会的空间布局,坚持“办公最小化”、“ 服务群众最大化”的原则,把公用房让位群众。坚持“统筹结合”、“一室多用”,尽可能的提升功能和使用效率,增加社区综合服务场所的人气。
“水仙里的消防通道经常被业主的电动车堵住,万一发生火灾怎么办?”2020年年底,锦绣社区的工作人员从“智慧芳邻”服务平台上陆续接收到小区居民的投诉,称小区内有多个单元里存在电动车无处停放充电的窘境。收到问题后,锦绣社区快速接单,第一时间协同物业负责人到实地调查后发现,一些业主因电动车无处充电,经常高空抛线到地面充电,有些业主甚至将电动车推进电梯,挪到家中充电,或是停在消防通道上,这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容易导致电梯故障。
为此,社区党支部组织物业、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多方共同探讨协商,最终决定利用架空层布设充电桩,解决水仙里、红茶里、紫荆里三个单元里的电动车停放充电难题。
据介绍,漳州市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健全和优化调整社区、小区党组织设置,形成“社区党委(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街巷)党小组—党员楼栋长”的四级组织架构。目前全市已组建小区党组织数658个,实现全覆盖。
同时,漳州市以助困服务推进聚力赋能。一是加强城乡(社区)社工站(室)建设,全市共有社区(村)社工站(室)47个,为社区居民提供紧邻服务。二是探索“邻里守望”主题主要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全市“三社联动”项目覆盖全市11个县(区)共15个社区(村),推动所在社区(村)成立社区志愿服务队30余支,依托“三社联动”项目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
漳州市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下一阶段,要完善社区智慧平台建设,加大邻里服务的供给度,提高邻里居民的参与度,居民通过智能手机就能掌握社区信息,享受社区提供的服务和反映诉求,打造数字社区生活服务圈,“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构建“近邻”服务网络,让百姓受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