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提服务、创品牌、合资源 探索本土化的近邻服务模式
来源: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泉州市民政局 时间:2021-12-12 13:45

  泉州市以近邻党建为引领,把近邻服务理念引入社区治理中,以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为基本内容,以政府公共服务集约供给、居民邻里互助、社会力量参与为主要方式,通过建机制、提服务、创品牌、合资源等多种举措,积极探索本土化的近邻服务模式。

  晋江作为省级近邻服务试点,着眼“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楼栋”目标,推进党建工作覆盖到群众身边,实现对邻里诉求的快速收集、快速响应。小区建支部。以单独组建、挂联组建、兼合组建、安置组建4种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小区党支部建设,同步建设小区“党群活动中心·邻里家园”,打造党群沟通互动阵地。目前,晋江市164个居民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达94.80%。组建“邻里议事会”,小区支部、业委会代表、物业代表、利益相关业主参与,驻区部门、专业人士列席,社区党组织监督,围绕议题交换意见、商定方案,形成解决方案交由居民共同表决,凝聚民意“最大公约数”。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邻里议事会”300余场,形成“党群微治理”典型案例24个,推动落实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67.05万元

  而在丰泽区,推行“四个万家”进邻里工作法,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社区、小区党组织先后为居民解决停车难、环境脏乱差、高空抛物等问题300多个,着力降低物业信访投诉。

  推动党员骨干成为老人协会、业委会、物业机构等社区社会组织骨干,提升“红色业委会”、“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占比。目前全市261个小区,共成立业委会120个,其中红色业委会75个,占比62.5%。

  推进自治引领,增强基层民主自治力量。鲤城区结合“党员街巷长制”“楼栋长”制,在住宅小区、街巷和楼栋统一设置“社区民情收集箱”,由党员街巷长、楼长和网格员定期收集居民诉求,即时调处群众间的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巷、矛盾不上交”;永春县通过实施“爱家”行动,强化“住在小区、爱在小区”理念,开展“我的楼盘我做主”活动,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7项,共同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营造“邻里一家亲、同心建和谐”氛围。

  突出特色引领,提升社区近邻服务水平。鲤城区东鲁社区探索建立“耀动棋园133党员街巷长制”,围绕街巷长这一中心,立足街巷居民群众、商户、党员三大群体,通过落实职责、落细治理、落新方法三策并进,搭建沟通联系的桥梁,变小街巷为“大家庭”;泉港区建设5家“伍心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站,推出以“助餐、助医、助洁、助急、助学、助乐”为基本内容的“六助”服务项目菜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泉州市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下一阶段,泉州市将结合年底项目评估,实地走访并指导我市试点社区近邻服务项目建设和模式探索,从现有的近邻服务试点、共建共享示范社区中归纳总结出几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形成近邻服务本土案例,通过品牌效应推动全市城乡社区近邻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