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厦门
梁瑞秋 厦门市民政局
来源:厦门市民政局 时间:2021-10-22 11:06
  

     厦门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九龙江口,台湾海峡西岸。先秦属扬州之域。五代至清朝,厦门岛隶属同安县。明洪武二十年(1387)始建“厦门城“,“厦门”地名第一次载入史册。康熙二十五(1686)泉州府同知分防岛上,正式设“厦门厅”官署。康熙二十三年设台厦兵备道(六十年改分巡台厦道),二十五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驻厦门岛。雍正五年(1727)兴泉兵备道署移驻厦门,十二年(1734)改兴泉永兵备道,统辖兴化府(莆田)、泉州府及永春州(永春、德化、大田)。1914年南路道改厦门道,辖莆田、仙游等11县。1949年6月福建省政府迁址厦门。厦门得名,一说“下门”雅化“厦门”。鸦片战争后辟为通商口岸,英语称厦门“Amoy”。又一说门户;明万历《泉州府志》“同安县寨十有四...西南曰厦门”;《鹭江志》“...泉之门户,故曰门也”。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1983年以来与英、日、美国等14个国家缔结国际友城19个。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创办经济特区。1985年批准扩大到厦门岛全岛,逐步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2010年7月经济特区扩大全市。

  厦门宋元时为泉州港、明代漳州月港重要组成部分,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16世纪成为东南沿海对外海上交通贸易枢纽,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古同安今厦门;厦门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声名文物之邦”“正简流风”“海滨邹鲁”“紫阳过化”“文教昌明”“朱子理学开宗圣地”“闽学发源地”之美誉。建国以来,厦门文化融合闽台文化、海丝文化、疍民文化、妈祖文化、孔孟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特征。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明代郑成功反清复明基地;近代厦门历史是一部不甘屈辱,英勇抗争的历史。厦门解放是惊心动魄、翻天覆地的大事件。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10兵团向围攻退踞闽南国民党残余部队残军发起全面进攻,先后攻占泉州漳州以、同安、集美、嵩屿等厦门岛外广大地区,歼灭敌守军1.5万人,三面包围金厦岛国民党军态势。10月14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文“金厦的得失,对台湾国军进守之势,均有莫大影响,本省应尽一切力量,支援金厦战役,以保全这一重要的反攻基地”,10月15日,第1010兵团31军一部强攻鼓浪屿发起,。诱使守军将主力西西调鼓浪屿面助守。攻岛主力29军、31军则分乘数百只木船,对从西北马銮湾鳌冠、同安湾潘涂强行登陆突袭厦门厦门岛北半部的神山、高崎发起突袭,;16日午后,全面控制了厦门岛北半部,并以为依托随后乘胜向南追击。17日9时,将的国民党军岛南白石炮台企图下海逃窜的国民党军,大部被俘,。至此厦门解放共歼国民党军敌2.7千万余人,其中俘虏2.5万余人。是役解放军伤亡数千人。

  厦门、鼓浪屿易守难攻,必须拿下与厦门、鼓浪屿仅一水之隔的嵩屿。国民党残部依托京口岩高地,筑围寨、挖战壕、架铁丝网,构成交叉火网,封锁通道。解放军271和273团于9月20日和22日,两次进攻未能成功。9月24日20时,272团担任主攻,选出16精干船工,用4只木船运载18名战士,趁黄昏日落,绕到嵩屿背面登陆,匍匐爬上嵩屿战壕顶,占据18据点。信号一响,国民党残敌措手不及。前庵272团立即冲锋,上下夹攻,不到一小时,嵩屿解放,18勇士全部凯旋。

  国民党291师5000余人驻守的鼓浪屿,周围多礁石、电网,汽油桶铸成1丈5尺高围墙、钢筋混凝土地堡,形成环形防御体系,登陆拿下堡垒难度很大。根据指挥部决定,采取“声东击西”办法,31军91师并93师277团负责佯装强攻鼓浪屿,吸引汤恩伯注意,配合29军解放厦门岛。91师和台南船管大队负责输送271团渡海作战。1949年10月15日晚16时45分,解放军万炮齐发,对敌猛烈炮击摧毁防御工事。18时,271团从海沧上船,借东北风渡海,到达鼓浪屿。19时25分,第一中队送一营三连抵达登陆点,在密集炮火下强行登陆。一时间炮火照耀宛若白昼,杀声震天。船工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一趟一趟把战士送鼓浪屿。军民同心协力,终于突破滩头阵地,强行登陆,二连率先把五星红旗插在日光岩顶。16日,273团渡海尽数歼灭鼓浪屿逃跑敌人。厦门全部解放。

  厦门战役共歼敌2.1万余人,牺牲支前船工和学生58人,负伤54人,失踪23人,船只损坏71只。台南船管大队共128个船工,157只渔船参战,牺牲25人,受伤35人(其中8人致残),被评为“渡海第一船”“开路先锋”“登陆先锋”“坚毅英雄”。台南船管大队与91师济南二团组成进攻鼓浪屿敢死队,主要任务配合主力解放厦门,吸引厦门国民党部队炮火、飞机炸弹,除鼓浪屿驻军以外,吸引了厦门向鼓浪屿增援的5000军警。一只小小虎网仔船,要叠放沙包掩体,挤下一个排兵力,顶着7-8级东北风,冒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人工划进。渡海战役中,50岁老妈妈张锦娘,按规定不必当船工,她坚决要求护船,同丈夫黄正川、3子,用自家3只虎网运送解放军渡海作战,一家5口壮烈殉国。龙海桥湖渔民欧大兴在第二次返航时腹部中弹,他急忙喝下高粱酒止痛,一手按住伤口,一首司舵。他忍着剧痛救援溺水解放军,想不到手一放松,肠子流出,壮烈牺牲。龙海溪圩村康亚宗年仅15岁,坚决留队当翻译,教战士游泳、划船、启帆、司舵等技能,战士都称他“小教练”。出征那天坚持随军出发。第一次运送部队成功登陆后,他坚持再次运送解放军渡海,回航时不幸牺牲。在渡海抢滩战斗中,第十兵团牺牲2000名勇士,他们大部分是在登陆时倒下的。海滩上布满纵横交错的海沟,海沟之间是泥滩,一陷下去,直到大腿,寸步难行。滩涂上布满海蛎壳,犹如根根竹刺。登陆部队才过海沟,又陷泥滩。泥滩里机枪、迫击炮无法架起。一个83人的加强排,为建立登陆场,在泥滩里连续打退敌人3次反冲锋后,只剩12人。这12人,在打退敌人第5次反扑后,趁敌向后收缩之机,在重机枪掩护下,向敌发起冲锋,歼敌一个排,攻占了石湖山西南水泥地堡,为后续部队登陆奠定基础。负责指挥这场战役的总司令叶飞在回忆录《渡海登陆的成功一战》中写道“……首先渡海登陆强攻鼓浪屿,这是调动敌人很重要的一着棋,是我又一次采取鲁南突围时使用十师首先东进以调动敌人向东,然后我主力突然向西突围的战法。当然,这是险着,我一生就用这两次。”

  参考文献:

  【1】《政区大典》

  【2】《厦门60年变迁--换了人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