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梅因位于梅溪上游而得名,历史悠久。宋、元、明三朝,上梅乡区域属崇安东乡上梅里和外五夫里。清雍正年间,属第三区开耀乡。民国时期属双梅乡、白梅乡。新中国成立后,上梅乡区域属第四区(五夫区)上梅乡、下阳乡等。公社化后,上梅乡区域分属五夫、城关、武夷等公社。1972年,析各公社有关大队置下阳公社,1984改设下阳乡。1989年12月,下阳乡改为上梅乡。
中共崇安县委机关所在地
1927年7月上旬,中共中央委派党中央秘书陈昭礼和徐履峻、潘超人到福建省开展建党工作。7月底,陈昭礼、徐履峻和潘超人在徐履峻家(今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大布村)召集共产党员董涵球、衷志纯、安宇、董世闻开会。徐履峻主持会议,在陈昭礼的指导下,成立中共崇安特别支部(以下简称特支)。徐履峻任特支书记,董涵球任组织委员,安宇任宣传委员。
当年12月,中共福建临委决定撤销中共崇安特别支部,成立中共崇安县委,指定徐履峻为中共崇安县委书记。1928年1月,在上梅召开全县党、团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会议一致拥护徐履峻担任县委书记,董涵球为组织委员,安宇为宣传委员。县委机关设在上梅,直属福建省临委领导。4月,中共崇安县委在上梅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会议总结全县开展农民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决定成立民众会以代替原来的农民协会,将抗租、抗税斗争扩展为抗捐、抗税、抗债、抗粮、抗租的“五抗”斗争,把上梅作为县委开展农民运动的重点地区。至6月,全县民众会组织迅速发展到400多个,会员5000多人,并秘密置办土炮、鸟铳、梭镖等武器,为发动武装暴动做好准备。
闽北最早的农民暴动发生地
1928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五),中共崇安县委书记徐履峻率20多名农民武装,捣毁日本买办牛焕书的上梅松木厂办事处,揪出松木厂经理陈光盛,并召开批斗大会,打响闽北土地革命第一枪,拉开上梅暴动的序幕。10月1日,中共崇安县委在上梅召开4000多人参加的暴动大会,宣布暴动纲领,成立崇安县民众局,作为暴动的最高权力机关,徐履峻任局长。农民暴动很快发展蔓延到崇安东部、西部、西北部及崇浦边境。10月31日,民众局所在地的后坜村被敌卢兴邦部攻陷,徐履峻牺牲,第一次上梅农民暴动失败。
1928年12月,省委特派员杨峻德来到崇安,传达中央和省委的五点指示,恢复以陈耿为书记的县委班子,组织发动第二次武装暴动。
1929年1月29日,各乡民众队武装1000余人,在上梅乡下屯村召开第二次暴动大会,处决了反动联首唐锡贯和引兵袭击后坜民众局的反革命分子杨守纪,推选陈耿为民众队总指挥。短短几天内,各地民众会揭竿而起,攻村占镇,镇压土豪恶霸,清除反动势力。崇安的大部、浦城的西部、建阳的北部、江西铅山的南部,纵横50多公里的区域内近万名工农群众参与暴动,在陈耿、徐福元、左诗赞、邹福、李纪贵、吴永明、詹贵佬等人的领导下,逐步建立以上梅、黄龙岩、吴三地为中心的三块游击根据地,巩固与发展暴动成果。第二次上梅暴动取得胜利。
闽北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诞生地
1930年3月,中共崇安县委首先在上梅、下梅、岚谷、柘洋、小北、白水等区委下辖的区域,自下而上建立乡、村苏维埃政权。4月12日,崇安县临时革命政权——崇安县革命委员会在上梅区下屯村成立,主席丁辉如,副主席张银英。
1930年5月1日,中共崇安县委在上梅区下屯村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20多万人民利益的闽北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光荣诞生。大会选举左美华(后叛变)为第一届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制定和颁布土地法等法令。县苏维埃政府下设秘书处和人民、土地、军事、裁判、经济、财政、文化等7个委员会,管辖上梅、下梅、白水、黄土、上铅(上饶、铅山南部边区)、广浦(广丰、浦城交界边区)等18个区苏维埃政府,234个乡(村)苏维埃政权。崇安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上梅暴动是闽北革命史上最早的一次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有准备的暴动,是福建省五大农民暴动之一,对闽北乃至闽赣边区的革命斗争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61年,位于上梅村后坜自然村的上梅暴动旧址经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包括崇安县民众局机关旧址、徐履峻牺牲遗址、上梅暴动会场旧址等革命胜迹。村头建有上梅暴动纪念碑亭,碑的正面镌刻“上梅暴动纪念碑”,背面镌刻碑文,记载两次上梅暴动的经过。2005年,在上梅村修建上梅暴动陈列馆。展馆面积350多平方米,分旧社会的苦难与反抗、第一次上梅暴动、第二次上梅暴动、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建设四个展厅,以大量实物、文字和图片重现历史。2007年11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命名上梅暴动陈列馆为国防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中共南平地委党史研究室《闽北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第一版。
【2】杨永华主编《福建中央苏区纵横·武夷山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
上梅暴动遗址
上梅暴动陈列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