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福见康养”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北京严格执法,依法取缔劝散“世界文化合作发展协会”等20家非法社会组织;广东省民政厅公布三批依法取缔和劝散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非法社会组织共64个……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各地民政部门交出了民生保障成绩单。过去一年,各地民政部门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推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儿童福利等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提升老年友好环境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幸福安全,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展全局。
过去一年,福建省民政系统着力提升老年友好环境,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开设“智慧助老”课堂,帮助老年人学习运用智能技术,每年约80万老年人参与。着力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养老服务领域“点题整治”等工作,确保老年人生命和财产安全。
据了解,福建连续8年将养老服务工程纳入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2024年新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50个、示范性长者食堂400个,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6万人次。
2024年,湖北采取独建、联建等方式,推进形成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三级服务网络。具体而言,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已建成98个。省级财政连续4年每年安排1.2亿元,推进100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200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省级民生实事建设,基本实现县、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全覆盖。
创新运营机制。引入专业力量采取“中心—带站—连点”服务模式,连锁化、规模化运营养老服务设施。
拓展服务功能。广泛链接老年大学、志愿服务等资源,开展助餐、日间照料、文体娱乐等服务。全省依托设施建设老年助餐点2100余个。
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过去一年,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为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湖南省政府连续7年将低保提标纳入重点民生实事,近3年省级财政投入年均增长23.76%,救助水平稳步提升,重点工作有效落实。
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联合有关部门制定救助资金省与市县分担机制、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救助资金监督检查办法和专项救助政策等10多项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同时,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科学设置44个监测指标,实时监测12类442.12万低收入人口,2024年以来下发预警线索9.5万条,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有效防止“漏保”、“漏救”。
黑龙江推出“党有嘱托·民政牵挂——遇困有家”服务品牌,强化三个机制,当好临时遇困人员家里人。
2024年,黑龙江强化街面治理联动机制,依托数字民政、公安视频监控、数据建模等9个系统,双向共享海量数据,形成“地空勤”立体巡查格局。强化区域中心带动机制,建立“中心带动、业务垂管、资源共享、联手协作”4种模式,打造市县一体化救助格局,提高县(区)救助管理能力。强化温情救助机制,将临时遇困人员救助纳入龙江“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提供“暖心牵挂幸福清单”47项专业化、贴心式服务,兜住急难救助的底。
宁夏以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为抓手,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从细处暖心,倾力为困境儿童创造有保障、有关爱、有希望的成长环境。
过去一年,宁夏从三个方面着手,强化体系支撑,织密保护关爱网络。
一是拓展职能职责。聚焦职能任务新拓展,精准摸排近5万名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针对性加强关爱保护,将“明天计划”项目拓展至困境流动儿童。二是致力政策创制。聚焦强化兜底保障能力,制定出台区域性集中养育等10余项政策。聚焦提升标准化水平,发布流动儿童关爱服务34项清单,首创儿童福利机构行业标准3项、制定地方标准14项。三是加强协作联动。会同公检法、教育、妇联等多部门,围绕精准保障、关爱保护、均等享受公共服务等开展联合调研、专题会商10余次,组织主题帮扶、政策宣讲、心理健康关爱等活动500余场次,密切协作、同频共振,凝聚合力彰显大爱。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2024年,基层社会治理明显加强,专项行政管理和社会事务服务持续优化。
北京从四个方面着手,强化从严监管,严守社会组织发展底线红线。
做实日常监管,市级社会组织年检年报参检率达97%,抽查审计数量比上年度增加13%,3A级以上社会组织比例超过30%;创新信用监管,实现社会组织信用积分与日常监管联动更新,并配套建立违法失信名单和信用修复机制。2024年已将41家社会组织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完善综合监管,组织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社会服务机构业务活动规范化、慈善组织公开募捐活动等8个专项检查;严格执法监管,开展行政执法检查370余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73件。
重庆发挥地名“重要标识”作用,赋能高品质生活。
在加强公共服务方面,健全地名管理重大事项报告、联席会议等制度,修订《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制定5项配套政策,出台住宅区楼宇正面指引负面清单等4项操作指南,会同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城管等部门规范楼宇、轨道、公园等命名。在厚植文化底蕴方面,出台《历史地名鉴定标准》,建立市、县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编制三峡库区等消失地名录,编纂3200万字的标准地名录典志,出版重庆地名文化丛书。
广东稳步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内部治理”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守护慈善事业公信力。
一是建立五级风险防控机制。定期排查慈善组织可能存在的政治、社会、经济、安全等方面风险,根据风险等级做相应处置。稳妥推进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慈善组织善款募集管理使用排查整治“回头看”专项行动。二是建立快速响应联合监管机制。民政牵头,联动公安、人民银行、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相关慈善组织进行重点监管,对涉嫌违法违规的慈善组织开展联合调查。三是建立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机制。举办“慈善公众开放日”活动,引导慈善组织开门“晒账单”,发布慈善组织透明度排行榜单等,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