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2019年4月、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五年来,全省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福建民政”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民生为大,为闽添福——各地民政事业五年发展成就巡礼”专题报道,展示各地民政部门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泉州市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深化民政工作的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扎实履行民政部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勠力同心、奋楫争先,用情用心用力答好民生问卷,为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兜底夯基、蓄势赋能。
聚焦“泉”龄同乐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泉州市慈善总会牵头兴建泉州江南老年颐乐园,总投资近1.8亿元
走进泉州市江南颐乐园的走廊,蝴蝶兰、君子兰、朱顶红、小雏菊……上百盆绿植聚为花境,繁花错落、碧叶葱茏,一位年过耄耋的老年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照护着这一片绿色小天地,她感慨道,“我在颐乐园住了5年,最大的爱好就是养花草,工作人员都很支持我,这里不仅环境舒适,服务也很贴心”。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颐乐园把老年人当家人照护,老年人也把颐乐园视为一个大家庭,前两年这位老年人主动捐赠了一辆救护车给颐乐园使用。
近年来,泉州市投入超14.65亿元实施养老领域“惠民生、补短板”行动等,逐步打造出“海丝泉州 颐养乐园”,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848所,实现一县一社会福利中心、一乡镇一敬老院,城乡、社区(村)养老服务站、街道和重点乡镇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养老床位数从35859张提高至54689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从35.33张提高至40.59张。建成的养老服务机构普遍配备有健康管理中心、多功能室、书法室、手工室、棋牌室等,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泉州市全力推进医养结合,有9家医院设立养老护理中心,有19家养老院设立医疗室或专科医院。
泉州开展养老服务进邻里活动
养老服务,建设是基础,运营和入住是关键。养老机构运营方面,泉州市推广“公办民营、公租民营、公助民营、公建民营”等运营模式,依托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培育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机构,推进社会力量、民营企业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养老服务,全市民营养老床位占比90%。入住方面,为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推动普惠养老,泉州市已有9个县(市、区)出台本地户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政策,实现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特困老年人入住率100%,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5675人,其中特困对象和低保户985人,老年人“住不起”的问题得到充分改善。
养老护理员刘舒景在福建省养老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
此外,如雨后春笋般一批批建设在群众家门口的“长者食堂”更是惠及千万家。泉州市连续4年将建设长者食堂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省市县三级补助资金7950万元建设265个省、市级长者食堂,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供餐、配餐、助餐服务,便于周边的老年人吃上优惠或免费的“热乎饭”,让老人“食”有所依。
聚焦“泉”民共享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泉州市救助站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
社会救助是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衣食冷暖,促进共同富裕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近五年,泉州市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最低660元、最高825元提高至每人每月最低815元、最高940元。
救助对象摸排认定方面,泉州市推广“铁脚板+网格化+大数据”模式,累计处置各类数据超15万条,目前全市认定特困人员6468人、城乡低保对象9.17万人,全市认定低保边缘人口11.16万人、数量居全省第一。同时,坚持关口前移、靠前施救,积极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取消急难型临时救助户籍地限制”等政策,近五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6.58万人次、支出28892.66万元。在此基础上,泉州连续10年创新开展“救急难”为民办实事项目,对县级已实施临时救助或“救急难”救助后家庭生活仍然困难的人员,市级给予再救助。在省对市“社会救助发展成效”指标考核中,泉州市连续2年排名第一。
泉州市民政局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讲进社区”活动
2023年,泉州市出台《关于建立社会救助“一事一议”制度的通知》,明确了市、县、乡分级研判的15种情形,逐一细化涉及不动产、大额资金、车辆、工商登记、赡抚养义务、刚性支出、特定财产提取、特困供养资金结余等9个普遍性问题的处置办法,以规范“特事特办”流程解决“边缘从宽”无规可依的问题,增强了乡镇个案处置的灵活性、县级共性问题反应的及时性、市级政策导向把握的准确性。2023年8月以来,全市开展“一事一议”1241起,通过“一事一议”纳入最低生活保障1463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86人、实施临时救助1631人次,在解决“漏保”“漏救”和化解矛盾纠纷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11月,泉州市在民政部临时救助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2024年,泉州市入选为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城市。在此之前,泉州市先试先行,探索形成了晋江市“四帮四扶”、市救助站站内外流浪乞讨人员全方位保障救助工作体系、泉港区“505”微公益等先进经验。
泉州市举办首届基层儿童服务队伍知识竞赛
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方面,泉州牢牢把握“建阵地、优服务、强队伍”三个抓手推进工作。阵地建设方面,提升一所区域性儿童福利中心、转型一批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培育一支基层儿童工作队伍,顺利完成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移交和转型工作。儿童关爱保护服务方面,持续落实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动态调标,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福蕾行动计划”,惠及困境儿童超1.1万人,创新儿童服务品牌,安溪县围绕“六有”目标成功申报民政部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队伍建设方面,泉州市在全省首创举办首届基层儿童服务队伍知识竞赛,设立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小组,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儿童关爱服务,常态化实施金秋助学、节日慰问、点亮微心愿等帮扶活动。
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泉州市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政策,做好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工作,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114元,将生活困难的重度残疾人一级护理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137元、二级护理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114元。
聚焦“泉”民共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晋江慈善之夜
近年来,泉州市大力弘扬慈善精神,传播慈善声音,扩大慈善效应,拍摄泉州慈善宣传片,开设“泉民参与慈善 共创美好生活”专栏,营造出了慈善“人人可为、大有可为”的浓厚氛围。2024年2月,召开泉州慈善大会,为114名“泉州慈善家”“泉州慈善世家”“泉州慈善大使”“泉州慈善企业(机构)”颁发牌匾。
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是泉州的独特优势,民营企业家的满腔热情和乐善好施赋予了泉州慈善工作强劲的发展动力。规范民间慈善力量的慈善捐赠行为,是近年来泉州慈善工作的重心和抓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福建省慈善事业促进办法》施行后,泉州市、县两级民政部门积极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认定为慈善组织,引导其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规范开展业务活动,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目前,全市慈善组织已达164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有13家,评为3A等级以上的有36家,近五年累计筹集善款80多亿元。
在泉州,市、县两级慈善总会常态化实施助困、助学、助医、助残、助老等项目,推动慈善救助与政府保障有效衔接,累计投入慈善款物58.9亿元。此外,泉州持续开展“慈善手拉手”“福行乐善”行动,五年来,年均实施项目1100个、投入帮扶资金8亿元、物资40万件,受益群众38万人次。
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共建共享”,社会组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泉州市共登记有社会组织7052家,455家获评3A以上等级。在强化社会组织党建、信用管理、执法监管等工作基础上,泉州持续推动社会组织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实施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助力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市、县两级行业协会商会减免会员收费近5千万元,惠及企业7000多家。支持社会组织发挥智库作用,据统计,近年来社会组织向政府部门提出专业化意见建议119条,其中55条被采纳及运用,采纳率46.22%。发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仅2024年发动4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援宁、援疆、帮扶乡村等活动,投入资金超900万元。
老区治理建设方面。近五年,泉州市累计投入各级专项资金4855万元,帮扶老区村建设444个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生产发展项目;累计投入1970万元修缮保护94个红色文化遗存。2024年投入1732万元优化提升首批100个红色文化遗存。
聚焦“泉”面普惠提升基本社会服务
泉州永春县“520”举办户外集体颁证活动
“不比排场比慈善”“不比彩礼比公益”,近年来,泉州各地简办婚宴、捐资慈善公益的事迹层出不穷,移风易俗的婚俗文明蔚然成风,以晋江市慈善总会为例,近五年接收婚庆事宜相关捐赠超15亿元。这些焕然一新的改变,与泉州市婚俗改革行动密切相关,泉州晋江、石狮、泉港被先后确认为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
泉州设立首个婚姻主题公园——泉港区婚姻登记处颐爱婚姻登记点
提倡婚嫁移风易俗,推进崭新的婚姻登记服务体验。一方面,泉州市连续三年举办集体婚礼,以集中办婚礼的方式,让新人获得既省心省力省费用又庄重体面有意义的结婚体验。另一方面,泉州持续探索结婚登记颁证新模式,2023年在石狮市红塔湾设立泉州首个户外颁证点,2024年在泉港区颐爱主题公园设立泉州首个户外婚姻登记点,不断创新结婚登记及颁证服务。
殡葬习俗改革方面,近年来泉州市也取得了较大突破。一方面,积极推行惠民殡葬、文明治丧,2024年底全市实现四项基本丧葬服务费全免,规划建设9个城市公益性公墓,投入省级奖补专项资金1215万元,完成100个乡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建设改造,新增骨灰格位367.67万个,近五年全市火化率始终保持100%。另一方面,深化推进绿色殡葬,持续推广花葬、树葬、海葬等节地安葬方式,探索完善“互联网+殡葬服务”模式,全市开设15个网上祭扫平台,免费提供网络祭扫、云祭扫服务。
地名服务方面,泉州完成《泉州市地名志》编纂,出版《泉州市行政区划图》,有序推进“乡村著名行动”,目前全市已采集地名和兴趣点7万余条,位居全省第一。泉州晋江市被列为民政部首批“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城市,期间,编纂《晋江市地名文化故事》、录制《两岸同名 晋水乡愁》、建设东石镇地名文化公园等,有效挖掘地名文化资源,推广保护地名文化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