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奋力书写群众满意的老区苏区民生答卷
来源:三明民政 时间:2024-12-19 11:04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2019年4月、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五年来,全省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福建民政”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民生为大,为闽添福——各地民政事业五年发展成就巡礼”专题报道,展示各地民政部门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以来,三明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进“四领一促”工作,推动三明民政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10月,三明市民政局获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持续惠民生,架起保障群众“连心桥”

  三元区彩虹桥社工中心组织开展“点亮星星”孤独症儿童家长诚信教育主题培训

近年来,三明市持续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全市购买社会救助服务项目159个,为困难群众提供探视照料、心理疏导、家政服务、志愿服务、资源链接等服务,服务困难群众13.8万人次。将临时救助对象划分为“急难型”和“支出型”,全面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等政策,建立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取消临时救助的户籍地限制,允许外来人员在急难发生地或经常居住地申办。发挥商业健康保险补充作用,连续两年全额资助符合条件的5.3万名低保、特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革命五老人员及遗偶参加普惠医联保,每年保费150元,最高保额331万元,进一步减轻患者大病费用负担。全市累计救助临时遇困群众9.86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金1.35亿元,各类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三明市深入开展“福蕾行动计划”“雏燕”关爱行动,坚持建机制、强队伍、筑阵地、聚合力,织密“四化”关爱保护网,持续推广“345”困境留守儿童关爱模式,实施“真爱家园”“红烛暖心”等八大工程,全面完成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打造出一批可看可学的“成长乐园”试点。近五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各项儿童关爱资金11293.52万元,开展各类关爱服务4859场次,慰问困境儿童2.31万人次。2024年7月1日起,集中养育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213元和1792元,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与上一年度我省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同幅度增长。

  作为革命老区,三明市始终心系老区村的发展,自2020年起,共争取中央、省、市资金5290万元,安排革命老区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未列入革命文物红色文化遗存修缮等项目370个,带动投资3970.08万元,受益群众近10万人。

   着眼增活力,打造改革创新“动力源”

  方田村“乐龄学堂”的志愿者向老人讲解反诈知识

2024年5月,三明市被民政部、国家数据局列入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和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平台。2022年以来争取上级试点资金5600多万元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全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700余处,养老服务总床位2.26万张,基本实现“一县一中心、一乡镇一敬老院”,达到中心城镇(街道)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70%以上。积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推行乐龄学堂模式,助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四化”服务赋能居家和社区养老入围全国县域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典型案例。乐龄学堂“三堂”融合做法入选全国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典型案例。

  三明市为群众提供“婚俗改革、婚育通办、婚恋交友、婚姻辅导”立体化服务模式,打造“四位一体”暖家示范品牌,着力破解因婚姻服务难点堵点盲点造成的结婚意愿弱、花销大、流程多等突出困难,先行先试服务改革,提高群众幸福感。确定42个乡镇为婚俗改革试点,将喜事新办、新事简办、婚事优办等移风易俗新规纳入村规民约,在全省率先开展结婚登记“全市通办”试点工作,群众满意率达100%。

沙县区举行婚俗改革宣传活动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坚持殡葬公益性、普惠性底色,每年减免全市城乡困难群众等“六类群体”基本殡葬服务费1300余万元,6个县(市)先后实行户籍人口基本殡葬服务费免除政策。补齐殡葬公共服务短板,建成全省首家地市级公益性公墓,按照城乡统筹、规模适度、方便群众的原则,统筹建设县、乡、村三级公益性公墓。持续推进花葬、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式葬法,大力弘扬节地生态、移风易俗新风尚。

  注重提质效,延伸便民服务“长链条”

 

   技术人员指导下肢功能障碍的受助对象使用多功能辅具车

  在社区服务多元化方面,三明市筑巢引凤,深化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激活基层治理活力。全市建成12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公益类、服务类、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1.04万个,开展公益活动900期,服务群众5100人次。

  三明市扎实推进全市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实施“乐善福行”等慈善项目821个,惠及困难群众47万余人次。成立兼具行业性、联合性、枢纽型的慈善组织三明市公益慈善联合会,链接慈善资源参与社会救助,探索开展“慈善+保险”社会救助保障服务。4个机构和项目荣获“福建慈善奖”表彰。顺利通过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城市验收。

  三明市以“阳光1+1 牵手计划”为抓手,增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动的实效,深化“万企兴万村”帮扶行动,动员省、市、县三级236家社会组织与221个老区村结成帮扶对子,共计投入资金近2847万元,生成帮扶项目125个,惠及19.76万老区群众,12家社会组织在全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创投大赛上获奖。

  三明市立足服务乡村建设,推动大田县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地区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做好地名普查“后半篇”文章,全面完成地名普查档案整档及验收移交,有序推出普查相关成果转化,编制出版图录典志等具有权威性、实用性的地名工具用书19项。

 

“大田地名之窗”栏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