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2019年4月、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五年来,全省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福建民政”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民生为大,为闽添福——各地民政事业五年发展成就巡礼”专题报道,展示各地民政部门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 ? 五年来,莆田市民政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将民政工作融入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建设大局,着力兜底线、保民生、优服务、助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在莆仙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可感可知可及的民生实景图。
筑牢救助“兜底线”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2022年重阳节,莆田市北岸经开区干部慰问百岁老人
一是体系更健全
出台《莆田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统一城乡低保保障标准,标准较2019年增幅30.2%。以政府为领导、五类政府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补充的“1+5+N”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全面建成,在实现稳定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
二是救助更高效
在全省率先开展低保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街道)试点,打破临时救助地域限制,全面推行社会救助“一件事”改革,充分运用闽政通等“数据平台”,实现线下“家门口办理”,线上“掌上救助”的高效救助。
莆田市“全市一张图”困难群众数据库
三是帮扶更精准
依托“全市一张图”和“智慧监督”平台,建立困难群众数据库,在线实时比对,产生预警信息,做到提前研判并介入帮扶,结合开展“漏保”“漏救”点题整治等专项行动,实现精准救助。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社会救助金超27亿元,保障困难群众近84万人次。
四是主体更多元
大力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探索“社会组织+”“慈善+”“救助+”“福彩+”救助帮扶,全市100家以上社会组织长期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帮扶资金2.3亿余元。充分利用提留市县福彩公益金2.59亿元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培育、发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府购买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创新“物资+服务”多维社会救助模式,实现从“供给型救助”向“需求型救助”转变。
守好民生“生命线”
绘就夕阳美好幸福画卷
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充分发挥老龄委统筹协调作用,科学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出台综合性政策24份,涵盖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兜底保障、扶持促进、行业监管等多领域、多方面,上下贯通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二是养老设施加速推进
2019年以来持续将养老服务工程项目列入省委、市委为民办实事项目,莆田市养老事业累计投入资金约3.5亿元,搭建“市-县-镇(街)-村”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养老服务机构设施873家,较2019年增幅31%。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制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超过90%、70%,三星级以上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较2019年增幅13倍。
三是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建设市级养老服务智慧平台,接入全市政务管理平台,连续两年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点题整治”,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养老机构医养覆盖率达95%以上,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5%。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每月为超过5万人次老年人提供信息和实体服务。开展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经验做法获评为全省养老服务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并进行推广。
四是政策保障愈发有力
扎实推进“银龄安康工程”,80周岁以上意外伤害保险、9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百岁及以上慰问金实现全覆盖。公布养老扶持政策清单61条,发放民办养老机构开办和运营补贴,城企联动推动普惠型养老。
提升关爱“温度线”
落实落细社会福利制度
开展福蕾行动计划项目周末课堂
一是困境儿童保障彰显力度
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儿童保障对象范围逐步扩展,强化市县联系,凝聚部门合力,健全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权益保障机制,大力推动实施福蕾行动计划,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通过“全市一张图”,数据比对等方式,运用大数据,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画像,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较2019年分别增长48%、99%,累计发放生活保障金1.7亿元。实施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投资4247万元,打造集养、治、康、教和社工服务于一体的孤弃儿童养护中心。
二是残疾人保障凸显速度
持续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较2019年分别增幅67.14%、30.91%。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6.3亿元。
三是流浪乞讨救助传递温度
“五位一体”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闭环工作模式持续健全,借助互联网、大数据、DNA等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流浪乞讨人员寻亲速度、精度。
打造文化“传输线”
优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闽中游击区革命纪念馆(常太镇马院村)
一是老区振兴传承红色基因
从2020年起,设立每年500万元市级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专项资金,统筹利用省级资金,修缮保护红色文化遗存项目51个、管护利用项目123个,8个红色文化遗存列为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在全省老区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开展中央衔接推进老区乡村振兴扶持项目95个。持续深化“阳光1+1”牵手行动,帮扶结对老区村104个,总结推广11个共建典型。落实革命“五老”人员优抚政策,“五老”人员生活补助标准较2019年增幅91.1%。
二是乡村著名拓展地名服务
全省首家利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录》,编制完成新版《莆田市行政区划图》《莆田市城市地名专项规划(2018-2030年)》,形成莆田市地名标准化体系。制作、安装门牌358962块,“指上云端办理门牌”入选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案例选编向全国推广。更新完善国家地名信息库,采集录入维护地名信息27106条。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推动4073条乡村地名在互联网地图上规范标注上图,乡村地名“数据底座”作用愈加凸显。
三是跨省通办优化婚姻登记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推进婚姻登记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即时签发婚姻登记电子证照、档案实时电子化,补录婚姻登记历史数据130万对。深入推广全省“山盟海誓”结婚登记品牌,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扎实推进婚俗改革。荔城区入选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
四是移风易俗深化殡葬改革
自殡葬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全市火化率持续保持100%,节地生态安葬率达90%以上,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基本殡葬服务费减免,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1.2亿元。扩大基本殡葬服务供给,新增殡葬设施63个,全市共有殡葬设施554个,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殡葬设施布局。全省率先开展市级层面殡葬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殡葬联席会议制度,大纵深推进殡葬领域综合治理。
提升服务“标准线”
激发基层社会组织活力
一是党建引领激发组织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六同步”“两纳入”,创新开发全省首个“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网络学习平台”,打造社会组织“三融三共”服务基层新格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依法、规范、高效开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年检年报工作有力开展。着力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为企业减负1122多万元,惠及企业1400多家,开发招聘岗位750多个、见习岗位240多个,助力乡村振兴资金3000万余元,社会组织实现从“数量为重”向“质量为先”的发展转型。
二是守正创新推动基层治理
依法有序完成新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实现“一肩挑”。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推动出台《莆田市贯彻落实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规划实施意见》,创新省地方标准《城乡社区民主协商工作要求》,民主协商标准化建设经验做法荣获省“百优案例”。
三是优化环境助力社工发展
社会工作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落实社会工作人才政策,组建莆田市首支社会工作服务站专业督导人才队伍。2022年出台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一次性奖励发放政策,社工持证人员较2019年增幅664%。
提高事业“水平线”
锻造忠诚担当民政队伍
利用暑假开展留守(困境)儿童夏令营
一是智慧赋能推动民政建设
完善各领域“小切口”政策供给力度,服务“大民生”。2019年以来出来规范性文件19份,加快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加快民政法治化、标准建设。充分利用“全市一张图”、智慧监督平台、市级养老服务智慧平台,加快推进民政数智化建设,不断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二是强基固本优化基层力量
构建“3+4”儿童关爱服务保障体系,建有1033个儿童关爱服务机构(点位),配备儿童督导员54人、村居儿童主任973人。建成农村留守(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乡镇示范点18个,结对帮扶100%。构建区县-街镇-村居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有社会工作服务站(点)91个。通过校企配合,建立全省首个市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累计开展养老从业人员培训1.7万余人次,5名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入选或荣获部、省级竞赛、称号。
三是统筹兼顾推动安全发展
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检查,各类民政服务机构保持安全有序运行。疫情防控期间,快速响应、成立“一老一少一残”等机构服务对象健康服务和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服务专班,提供物资、就医、纾困等方面保障,争取省市资金及慈善基金约1亿元,有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2020年莆田市民政局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