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犯罪时有发生,五花八门的诈骗套路太难识破,老年人容易上当的骗局有哪些?
一、保健品诈骗
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治疗药品”,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
案例:李老先生看到某“保健品”的广告后打电话咨询。通话中对方向李老先生索要了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银行卡号,并寄来一本关于“保健品”的书,李老先生参照书中内容支付了6000元。没过多久李老先生发现这个“保健品”没有效果,对方称李老先生用的时间不够长,需要再用400元的疗程,李老先生再次支付400元,用完后还是没有效果,并且身体开始出现不适,李老先生联系对方时,发现已被拉黑。在子女的安慰和劝说下,李老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提示:老年人十分注重养生,诈骗分子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某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会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各种“神奇”的偏方疗法。
面对保健品诈骗时,我们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神丹妙药”。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诊治,相信医生。不要从非法渠道购买保健品,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可能会加重病情。
二、冒充公职人员诈骗
案例:70岁的章奶奶接到自称国家药监局工作人员的电话,最近处理了一批卖假药的,现在要给她们退赔购买保健品的损失。
章奶奶之前确实买过保健品,听到可以退赔,便信以为真。对方告诉她要先交1500元的办理费用以及2万元的税款,章奶奶便按照要求给对方打了钱。然而等章奶奶问起对方什么时候能退赔时,对方直接挂断电话,再也联系不上。张奶奶这才意识不对劲,连忙报警求助。
提示:公职人员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办案调查,不存在“安全账户”或者“核查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员核查资金、转账汇款、退赔损失等。
三、“荣誉”诈骗
案例:某老人收到来自“中国人民艺术研究会”的信件,称老人荣获“一带一路”相关文章奖项。过几日,老人又接到自称来自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老人是否收到这几封信,并告诉老人该奖项由联合国秘书长亲自颁发,但需要老人汇款1680元,方可领奖。
老人得知后兴冲冲来到银行转账,银行柜员凭经验判断老人陷入诈骗陷阱,百般劝阻无效后,报警求助。民警一番耐心劝阻后,老人仍然有转账的想法,最后民警联系了老人子女,并将老人送回家中,嘱咐其家人一定要盯紧老人,防止财产受损失。
提示:诈骗分子通过发信息、打电话等方式,以获得特殊会员、荣誉、中奖等为幌子,让老年人相信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并转账汇款。
不要相信陌生人的短信、电话,需要转账、汇款的,直接挂机或者删除信息。自己拿不定主意时,一定找老伴、子女、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必要时可以报警。
四、“温情”诈骗
案例:69岁的卢某长期独居。前不久,一位陌生女子突然主动添加他的微信,两人聊得很投缘,一来二去,发展成了男女朋友关系,某日,这位“女朋友”突然给卢某发来消息,声称买衣服时手头紧,希望卢某能够掏腰包以示关心,卢某便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向对方转去500元。对方并不满足,继续向卢某“讨钱”。卢某又向对方的银行账户存进去4300元。哪知转账过后,对方在微信上就将他拉黑了。
提示:诈骗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和老人“谈朋友”,通过“陪伴”赢取信任,实施犯罪行为,诈骗财物。老人不要轻易相信外人的话,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
子女也要多关心老人,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让老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让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不要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
五、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工具发布各类投资理财信息,冒充理财“导师”拉人进入社交应用群,以高额理财收益为名骗取受害人投资款。
案例:一位71岁的老人,平时喜欢买一些股票和理财产品,近期她被拉入一个“网络投资”QQ群,小赚了一笔。当天上午,一名网友让她转账7万元,帮她实现财富增值。老人正在银行转账时工作人员发觉不对劲,报警叫来了民警劝阻。老人正和民警交谈时,对方发来了语音聊天催促老人打款,民警接过手机亮明身份,对方匆匆挂断语音。
提示:针对投资理财类诈骗,老年人要做到“四不”。一不要被高利率迷惑,切勿相信只赚不赔的买卖,避免落入陷阱;二不要轻信网上陌生人发布的理财信息,不要加入所谓的投资群;三不要轻易下载陌生人推荐的、无法验证是否合法的理财软件,更不要投资;四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当然社会上的骗子形形色色,诈骗招数远不止这些,反诈人员在此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不要贪图便宜
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您出钱,一定要多一个心眼,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
2.提高法治意识
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3.端正保健理念
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4.树立安全思维
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各种与身份信息或银行卡绑定的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并尽量避免通过公共网络环境使用金融服务。
5.警惕上门推销
由于老年人独自在家时间居多,日常应多与邻居打交道,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经常观望、敲门等情况,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物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尽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
6.保持警戒心理
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别提醒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7.不要轻易动钱
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8.警惕“各种讲座”
不要参加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圈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