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论文题目
|
申报单位
|
参与成员
|
一等奖 6 篇
|
1
|
“五社联动”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
闽江学院
|
邓启明、刘宜君、兰子馨
陈兆漫、武季亚、严立武
|
2
|
慈善事业组织化何以可能:福建省慈善组织发展问题研究报告
|
福建省现代民政研究院
|
郭为桂、刘清影
陈璟瑢、章瑶
叶奕达、熊阿俊、师雨宁
|
3
|
民营企业参与第三次分配政策支持体系研究——以福建省民营企业参与第三次分配为研究样本
|
福建工程学院
|
邢建华、徐子青
钟洪亮、李小兰
林晓艳、王小增、廖如春
|
4
|
社会组织综合监管研究——以福建为例
|
福建省海峡社会组织研究院
|
郭玉辉、林志鹃
郑桂秀、李锋华、张文丽
|
5
|
低生育率背景下生育支持政策研究
|
福州大学
|
阮韵晨、胡溢轩、陈尊慈
|
6
|
智慧健康养老背景下“老年数字鸿沟”治理及其实践探索
|
福建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
吴宏洛、颜全驰
|
二等奖 19 篇
|
7
|
台湾地区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福建省委党校
|
罗彬彬、严志兰
林静、陈慧萍、陈璟瑢
|
8
|
福建省养老助餐服务实践与思考
|
福建省委党校
|
陈慧萍、严志兰
罗彬彬、陈璟瑢、周海权
|
9
|
党建如何引领社区治理:基于治理生态的视角——以福州XG社区为例
|
福建省减灾中心
|
任劭喆、王杰
|
10
|
共享经济视角下健全生态康养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
闽江学院
|
陈颐、甘满堂、陈茗
|
11
|
新时代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联结机制研究
|
闽南师范大学
|
方劲、罗晓红
张艳红、黎春娴、王肖静
|
12
|
妇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莆田路径”——以莆田市妇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例
|
莆田市妇女联合会
|
李晶、刘敏、王慧、陈剑英
|
13
|
基于“五维”社会支持网络系统模型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
|
厦门市救助站
|
王国力
|
14
|
“四化联动”农村养老互助模式新路径研究——以宁化县F村为例
|
福建师范大学
|
谢宏忠、刘可盈
黄思懿、林佳钰、林思婕
|
15
|
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福州市的调查
|
福建医科大学
|
黄翠萍、郑立羽
许丽英、李青
|
16
|
疫情背景下“一老一小”民政服务机构社会工作开展模式创新实践与研究——以福建宁德为例
|
宁德市社会福利中心
|
徐小杏、陆丽珍、王新华
张晨慧、林海光、王丽娇
|
17
|
社会工作嵌入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策略研究
|
闽南师范大学
|
陈莹、方劲、许镇洪
黎秀金、郭明军、张丽华
|
18
|
新时代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助力民政事业发展——以厦门市湖里区为例
|
厦门市湖里区民政局
|
司瑞玲、邱卫源
|
19
|
社会资本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基于福建省N市NY镇青年义务消防队的分析
|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
龚灿林、段晓雪
郑钦晖、袁圆
|
20
|
我国社区居家老年人非正式照护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福建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
方亚、张良文、沈淑媛、陈柳树
|
21
|
以“近邻”理念探索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研究——以全国文明城市福清为例
|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
林嵩、陈春彦
陈致烽、林晖、谢欣颖
|
22
|
城乡人口加速流动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研究报告
|
宁德市民政局
|
陈圣普、兰巧玲、徐明龙
|
23
|
“双一流”契机下医学院校助推福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高质量发展途径的研究
|
福建医科大学
|
李少光、姚宏、严文锦
詹传银、詹增土、张忠武
|
24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研究
|
福州理工学院
|
姚琼芳、李虹玮
陈琴、林平、刘杰
|
25
|
社区长者食堂的资源整合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福州市鼓楼区为例
|
福建师范大学
|
韦樟清、姜钰颖
蔡思婷、郑春萍
|
三等奖 30 篇
|
26
|
生活为本与服务整合:台湾青年社会融合的社会工作服务功能——以厦门市台湾青年服务实践为例
|
厦门市湖里区
致和社工服务中心
|
王晓坚、郭小华、周硕
张云梦、郑静雅、葛梦旖
|
27
|
“五社联动”推动社区治理精准化研究
|
福州市社会工作联合会
|
高洪霖、严立武、邹坚民
刘宜君、余球精、洪丙丁
|
28
|
支出型困难家庭的认定与救助研究
|
福建师范大学
|
朱婷、张士槔
|
29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创新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
福州理工学院
|
周海燕、习琼星
庄金娜、冯海兵、黄承武
|
30
|
福建省行业协会(商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
福建省海峡社会组织研究院
|
陈宝国、郑桂秀、高福生
|
31
|
弘扬“远亲不如近邻”理念,探索社区治理的创新模式研究——以石狮市“咱厝边”家庭服务中心为例
|
石狮市致和社工事务所
|
项灯辉、王燕、洪巧妹、陈晗清
|
32
|
移动互联时代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正向激励机制的研究
|
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
|
赖丽莲
|
33
|
长期护理保险对于中老年长期照护需求的影响机制研究
|
福建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
李思成、张良文、方亚
|
34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以晋江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为例
|
晋江市益心社工服务中心
|
黄美迎、洪智育、黄铭瑜
夏晋城、施明媚、张瑞萍
|
35
|
“五社联动”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M社区“五社联动”模式为例
|
闽清县民政局
|
黄卉、张浩月
|
36
|
法制度供给下台湾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闽江学院
|
施奕、江代维
刘莹、潘彦豪、杨冰冰
|
37
|
福建省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研究
|
福建省委党校
|
史晓丹、郭为桂
陈璟瑢、郑凤
|
38
|
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泉州市为例
|
泉州市启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黄启军、黄芳
黄超、段里鹏
|
39
|
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规范化建设研究——以泉州市为例
|
泉州市海西社工事业发展中心
|
谢丽珊、陈维维、林银花
曾雪峰、郭艳、夏晋城
|
40
|
闭环管理与协同增能:“五联合”工作法赋能社会组织综合监管的实践探索与发展思考——以福建宁德为例
|
宁德市民政局
|
嵇静、蔡小鸿、王新华
|
41
|
福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才开发路径研究
|
福建省社会组织登记中心
|
黄松源、侯斌、饶诗颖
|
42
|
福建省养老服务的立法需求与焦点问题探究
|
福建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
何东平、傅振中
|
43
|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发展研究
|
三明市民政局
|
陈畅、王凌
|
44
|
专业社工在乡镇社工站“五社联动”项目运行逻辑中的作用研究——以漳州市乡镇社工站建设为例
|
漳州市民政局
|
黄哲慧、黄耀明、黎春娴
崔岩、陈丽清、蔡美玲
|
45
|
健全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体系研究——以福州市长乐区为例
|
福州市长乐区民政局
|
胡敏辉、陈家辉、李小杰
李国青、卞海成、雷小辉
|
46
|
村规民约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实践研究——以莆田市村规民约实践成果为研究视角
|
莆田市民政局
|
林碧琼、张玲、林喜燕
|
47
|
关于加强乡镇敬老院运营管理的思考
|
南平市民政局
|
蔡德平、兰文武
黄良勇、季丹
|
48
|
社会工作多维度融入养老服务的实务研究——以福州市长乐区为例
|
福州市长乐区民政局
|
赵向阳、李小杰、卓晶晶
李国青、杨成、卞海成
|
49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
三明市沙县区民政局
|
陈桂光、吴远海
孟丽华、陈淑萍
|
50
|
城市社区“五社联动”背景下社工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研究
|
漳州市龙文区民政局
|
李萍、黎春娴
张海涛、赵春梅
|
51
|
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实践与思考
|
南平市民政局
|
王靖、赖建明、叶华清、林霞
|
52
|
新时代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
福建省民政学校
|
黄汉卿、许惠娟、阮林圻
章瑶、苗盛、陈晓君
|
53
|
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
|
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
|
杨奋、陈云春
林后泉、陈柯源
|
54
|
探索推进地名文化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南平市光泽县民政局
|
王必广、何翻、彭肃敏
|
55
|
关于推动“两化”融合实现智慧殡葬的思考
|
南平市民政局
|
陈震、杨斌、胡敬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