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多种形式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
来源:养老服务处、莆田民政局 时间:2020-12-21 16:0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莆田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共有58.8万人,占总户籍人数363.8万的16.2%。其中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有8.31万人,占老年人口数的14.1%。

  2020年2月,莆田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五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莆田市成立以市长李建辉为组长,民政、发改、财政、人社等28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莆田市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将试点工作列入年度政府重点工作,高位推进。

  政企联动 导向更准

  一方原木书桌,几排布包软凳,银发老者身着红色马甲,端坐台前,侃侃而谈。11月22日下午,在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社区的“党建+”邻里中心内,80岁的厦门大学退休教授黄文鸿在为居民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黄文鸿是阔口社区宣讲小分队的志愿者,也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常客。在这里,他看书练字,与同龄人切磋棋艺,不亦乐乎。

  “现阶段,提升老人的幸福感、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还应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对老年群体来说,最需要的莫过于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莆田市民政局局长张宗贤说。

  阔口社区拥有常住人口8000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730人。今年7月,作为全市首批17个试点之一,阔口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启动运行。同时,荔城区民政局引进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逸百家”入驻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中心有各类型床位15张,可供老人午休或短暂休憩,另设阅读书画、理疗康复、文化娱乐、日间照料等多个区域,集居家养老、健康管理、老年大学社区课堂等功能为一体,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的专业化、多样化服务。此外,中心还为社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助洁助医助餐等上门居家养老服务。

  明亮整洁的中式餐厅、富有特色的莆仙传统美食,在这里,凭借智能手环,吃顿午饭只需5元钱。不仅如此,来者还可在门前自助机上提前查看当日菜单,按需点餐。这是莆田市依托“党建+”邻里中心推出的“长者食堂”,它专为社区内高龄、失能老人及其他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由区民政局、街道(社区)按比例提供补助,符合条件的老人凭身份证到“长者食堂”办理登记,即可享受就餐补助。

  “家门口就有这样一个好的休闲去处,白天过来活动活动,有地方吃有地方睡,我们老年人的幸福感也大大提高。”黄文鸿竖起了大拇指。

  招大引强 品质更高

  偌大的院子里铺着柔软的绿草皮,两座圆形花圃相对而设,凉亭、长椅点缀其间。11月23日下午,位于涵江区梧塘镇的幸福疗养院内,十余位老人在参加飞镖投掷游戏。79岁的林文通连中3掷后,欢快地从工作人员手中领过奖品,手舞足蹈。94岁高龄的连瑞玉不禁拍着手笑了起来,这位老人是5月搬来的新住户,也是全院最年长的一位。“在这里很开心,喜欢这里。”她说。

  在梧塘镇幸福疗养院,有82位老人生活于此,其中半数以上是特困供养人员。这所由涵江区民政局批准设立的疗养院于2019年8月完成建设,占地面积3565平方米,其前身是梧塘镇敬老院。

  “去年1月,这里还是一片荒废的沙地,楼体破败,四下凋敝。”梧塘镇幸福疗养院创办人陈章粦告诉记者,因条件落后、没有人气,这座由教学楼改造而来的敬老院已废弃多时。接手后,陈章粦投入350万元,对其进行安全改造及功能完善,将床位增至现在的115张。

  长期以来,多数公办敬老院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难以匹配人们的养老需求。如何提升品质,让敬老院更具吸引力,服务好广大老年群体?

  近年来,莆田以“公建民营”新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供养特困人员养老服务工作,推动全市敬老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转型升级。

  今年6月,全市最后12个偏远乡镇敬老院、480张养老床位被统一打包,通过招标,交由具有20多年养老服务经验的国德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合同运营期为20年,其间免除场地租金和所有运营费用。至此,莆田市35所乡镇敬老院全部实现公建民营。

  张宗贤表示,“公建民营”改革优化了养老服务领域资金资源投入使用方式,激发社会活力,同时也将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普通老年人提供低偿或有偿的集中托养服务,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在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实现辐射、示范、带动的作用。

  校地合作 服务更优

  今年夏天,顺利取得护工证的郑冬梅正式步入养老服务行业。9月12日,她作为首批学员参加了莆田市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有生命体征测量,口腔护理技术,烫伤、跌倒预防和处理,导尿管的护理,鼻饲管的喂食……

  提及所学,郑冬梅说,大到各种情形下的急救,小到为老人更换衣裤、被单,授课老师无不亲身示范、倾囊相授。

  郑冬梅所指的这些授课老师,是来自莆田学院护理学院的专家教授。莆田学院护理学院具有120年的办学历史,该院护理学专业是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次培训由护理学院的8位专家做5个专题授课,内容形式丰富,除课堂讲授外,还结合了示教、回示、情景模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当前,各类养老机构发展迅速,但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现有的养老服务力量并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张宗贤说,他们希望借助专业力量,培养成熟的养老服务队伍。

  今年9月,莆田市民政局与莆田学院护理学院共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既为养老服务的产学研提供平台,也为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供有力支撑。“基地成立后,每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分批分类对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科负责人林婷婷说,培训不止于课堂,下一步还将尝试拓展课程内容,试点开展护理知识技能进家庭、进社区活动,向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护理知识培训。

  目前,莆田市共有养老服务护理员、管理员、社区工作者等各类从业人员1701人,已有近500名护理员、管理员、家庭养老照护者以及养老服务领域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接受培训并获得结业证明。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