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解读之一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3-12-03 22:17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我国已经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公共服务惠及全民的重大民生工程。
一、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对公共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更加迫切。这就要求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方案》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入手,从满足群众最基本、最迫切的服务需求做起,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补齐民生短板,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新需求。
二、聚焦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社区承载人民美好生活功能
城市社区是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主要承载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村人口怀着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入城市,延续数千年的“乡土中国”实现了向“城市中国”的蜕变。当前我国近七成的人口在城市安居乐业,预计到2035年,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人口将达到八成左右。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把城市建设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必须夯实社区服务基础,让社区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实施方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入手,推动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到社区,逐步补齐高品质生活社区服务短板,提升城市和社区承载人民美好生活功能,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身边和“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
三、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用“小切口”托举“大民生”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重点面向社区居民适宜步行范围服务需求,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通过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可以有效盘活利用城市存量资源,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下沉,让居民就近就便享有高品质的社区服务。
《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群众满意、可持续的社区嵌入式服务。在建设方式上,重点推广和优先建设改造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暂不具备条件的社区,可插花式,分散建设功能相对单一的嵌入式服务设施。在服务内容上,按照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标准由城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设置,面积纳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计范围。
优先和重点提供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社区助餐等群众急需短缺的服务,逐步补齐高品质生活社区服务的空白和短板。
四、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带动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百花齐放、蓬勃发展
社区服务面对的是日益多层次、多样化的居民需求,因而不应千城一面,需要区别不同城市类型、针对每个社区的特点精准施策。如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功能配置、服务项目、建设运营模式等,都需要结合城市和社区实际因地制宜设置。目前,部分社区已经开展了先行探索,并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也要看到,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改革探索的同时,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如规划布局方面,坚持以城市为单位,统筹政策和资源;在设施建设方面,坚持改造和新建相结合,宜建则建、宜改则改,遵循规模适度、经济适用、服务高效的建设标准;在服务提供方面,坚持保障基本、价格普惠定位,遵循精准化服务、降成本运营、规模化发展、市场化竞争原则。
《实施方案》在强化中央政府统筹推动和支持引导作用的同时,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改革探索、典型创新。《实施方案》提出,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工作基础、财力水平等因素,选择50个左右城市加大试点探索力度,每个城市覆盖100个左右社区,形成有效建设模式后向其他城市和更多社区拓展。同时,《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规范建设要求、支持政策以及组织保障等具体措施,推动工程落到实处。通过开展试点,有望带动全国各类城市布局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最终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体系,让每个社区都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研究员 张本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