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系历史文化名城,早于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列入秦中央版图,属闽中郡。汉代,以梁山(今地名)为界,分属南越、闽越,延至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归于一统。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将军请建漳州获准,始设漳州州治,后又改称漳州郡、漳州府等,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改为漳州市。1985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全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
全市现辖四区七县,即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区、长泰区、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平和县、南靖县、华安县。其中,漳浦县、长泰区县治名称传承一千多年,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是闽南人岁月悠然的安逸之城
是客家先民的“避难乐土”
是南洋商人不顾风浪想要抵达的港湾
是世界航海图上名为“Chin-Cheo”的海岸城市
“迴峰叠嶂绕庭隅,散点烟霞胜画图”
描绘了它的山水
“日日戈船闹,采真何处居”
呈现昔日港湾盛况
是这些,但不止这些
…………
↓↓↓
戴云山脉深入境内,为漳州构筑天然屏障,乌山、梁山山脉直逼海岸,围合成福建第一大平原——漳州平原,九龙江穿境而过,文化根脉深扎水系两岸。
华夏东隅,闽地之南,漳州依山傍海、气候温润,自古便是“花果鱼米之乡”,更有“天下水仙数漳州”的美誉。
“世界名花惟此有,人间异香别地无”,尽显漳州人对水仙的钟爱。《漳州府志》记载:“闽中水仙,以龙溪为第一”。明中叶起,水仙花成为漳州外贸重要商品,远销东南亚与欧美,小小的花球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绵延。
明代海禁严苛,漳州月港却成为东南沿海“洋市”,亦是当时唯一合法外贸港口,因停泊地呈弓形月得名。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提及:“闽人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这里曾“海舶鳞集,商贾成聚”,有“小苏杭”之称。
随着贸易兴盛,“Chin-Cheo”(漳州)频繁出现在西方航海图上,大量“番银”流入,开启中国与世界的白银时代。
彼时,大批闽南人从月港下南洋,返乡后多“起大厝”,造就了融合传统红砖古厝与南洋风格的“番仔楼”。
角美镇东美村的曾氏“番仔楼”便是典范,前为闽南古厝、中为哥特式楼房、后为红砖骑楼,百年前便配备自来水系统。而承载着侨胞思念与积蓄的“侨批”,则串联起漳州古城的旧日风貌。
漳州古城是福建保存最完整的唐宋城池之一,仍保留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风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形制与“九街十三巷”的格局。
中轴线香港路留存大量明清至民国建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尚书探花”“三世宰贰”石牌坊间,藏着仅3平米的世界最小空中庙宇——伽蓝庙。
台湾路自古是官吏往来要道,民国初年改建为商业区,中西风格并存,曾是漳州的“CBD”,汇聚四果汤、面煎粿、五香卷、漳州卤面等名点。
唐时,陈元光奏准建漳州府,任首任刺史,被尊为“开漳圣王”。漳州因州治临漳江得名,“千年不易其址”。
陈元光开荒屯垦,融合中原与楚越文化,积淀出兼具河洛祖根与海洋特质的闽南文化,让漳州成为“八闽名邦”。开漳圣王信仰是闽台重要民间信仰,云霄县威惠庙每年正月十四的巡安民俗,属福建非遗,流行于两岸及东南亚。
漳州是著名侨乡与台胞祖居地,台湾三分之一人口祖籍漳州,每年有数万台胞返乡寻根,其中不乏客家人。
闽西南山区散落着客家土楼,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是客家人的群居智慧结晶。
“土楼王国”中,田螺坑土楼群被称“四菜一汤”,由1座方楼、3座圆楼、1座椭圆楼组成,高空俯瞰蔚为壮观,曾被美国卫星误认“导弹发射井”。
距此4公里的裕昌楼,又称“东斜西歪”楼,回廊木柱最大斜角达15度,却历经700年风雨仍坚固。塔下村被誉为“山中水乡、闽南周庄”,溪流穿村,两座圆楼分置两岸,德远堂、石龙旗及“春祭”“作大福”习俗,彰显客家文化对中原文化的承袭。
南靖云水谣古镇因《大鱼海棠》闻名,镇内怀远楼备受追寻;“天下第一奇楼”和贵楼,以220根松木打桩,建于3000平方米沼泽地,近300年不倒,有“沼泽浮城”之称。
云水谣原名长教,因《云水谣》取景及申遗更名。
还记得1986年版《西游记》中,灵石崩裂、石猴问世的场景吗?当时,猴王就是在东山岛海边岩石上“横空出世”。
东山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也是中国十大最美岛屿之一,形似蝴蝶亦称蝶岛,“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是它的名片。
“海上仙山”的东门屿、“一半小镇一半海”的南门湾、“海上长城”铜山古城......这座美丽的海岛,是旅游者们向往的天堂。
漳州亦是“非遗之城”,拥有7项国家级非遗:漳州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芗剧、锦歌、蔡福美制鼓、八宝印泥。
漳浦剪纸为南派代表,自唐传承千年,属“中国剪纸”子项,列入世界非遗;布袋木偶戏融合木偶与纸影,曾获国际木偶联欢节一等金质奖章;八宝印泥有三百年历史,清乾隆时供皇家采购,是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天外霞,石榴花,古艳流千载,清芬入万家。”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称赞漳州八宝印泥颜色很正,很像石榴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