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有福 | 厅治忆旧
来源:整理自厦门市民政局、福建日报 时间:2025-09-21 20:11

   

  翔安区设立于2003年10月19日,以境内古地名翔风里、民安里首尾两字命名,寓意“翔腾发展,安康吉祥”,而所辖区域地形图,又恰像石狮爷模样,迎风屹立,坚韧不拔。翔安区,隶属福建省厦门市,位于厦门市东北部、台湾海峡西岸中部,东北面与泉州市交界,西面与同安区接壤,南面与厦门岛、金门岛隔海相望。翔安区古代属于同安县的翔风里和民安里。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朝政府析同安县的民安、翔风两里及同禾里之五、六、七都设置“马巷厅”,即今天翔安区的前身。

  据史料记载,翔安自古以来就是闽南重要的经济、文化重镇,辖区内马巷镇就名列闽南四大古镇之一,辖区内文物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序。大嶝田墘红砖聚落被作为红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还有“同民安”“真隐处”朱熹手迹、古宅十八弯、马巷城隍庙等历史古迹。翔安人才辈出,曾有宋末理学名贤邱葵、明代刑部侍郎洪朝选、明代大理寺丞、广东按察司佥事林希元、清代江南提督林君升、清代福建海坛镇总兵李长庚等历史名人。同时翔安还保留着淳朴的闽南风俗,现存拍胸舞、宋江阵、南音等著名闽台民俗文化资源。

  2003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市翔安区,直隶厦门市辖。

  马巷为千年古镇,原名马家巷因地形如船,别称舫山,为闽南四大古镇之一,自古为闽南交通要塞清代乾隆年间马巷设厅管辖范围涵盖金门等地。

  1153年夏,24岁的朱熹高中进士后赴泉州同安县任主簿,途经马巷。当时马巷三面临海、唐宋古道交汇,交通优势给其留下深刻印象。此后五年,朱熹多次到访,并留下“五百年前利不通,五百年后通利地”的谶语。后来马巷的发展印证了这一判断。宋元时期,依托同安湾区位优势,马巷成为中国海洋贸易繁盛区域之一,周边有刘五店、澳头、莲河等古码头,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连接内陆的重要中转站,商船常在此停泊补给,16世纪又与漳州月港通航。陆上交通同样完备,唐宋官驿干线及后世开通的西宋线、马澳线、同下线等古道,连接起翔安西亭、澳头、下潭尾及同安宋厝等地。

  

  地处古道交汇点的马巷,逐渐成为商贾聚集的农村小集市,是讨海人营商立铺、安家定居的首选,明代理学名宦林希元赞其为“七泉之巨郡,南北之要冲”。1775年,清乾隆帝为加强同安东部沿海地区管理、促进经济发展,设马巷厅,置通判公署,将金门通判移驻,管辖当地“刑名钱谷事件”。

  马巷厅时期商贸空前繁荣,曾任通判的胡邦翰称其“店铺栉比,烟火万家,洵村落巨镇”。据厦门民俗专家苏文田介绍,民国时期马巷老街分街市头、上元街等十三个路段,还有牛圩埔巷、麻油巷等数十条巷弄,巷名可看出与牛只买卖、榨油等行当相关,足见当时商贾之多、贸易之盛。

  如今,北部同安湾赋予的优越位置,与历史积淀的厚重商业根底,仍在为马巷注入绵长而蓬勃的发展力量。

  提及厦门人最期待的建设项目,翔安新机场必居其一,而这座国际最高4F级别机场的选址正是厦门最大卫星岛——大嶝岛但大嶝岛的价值,远不止于机场。

  闽南红砖古厝虽常见,但“红砖古厝+金门县政府总部旧址”的组合,在厦门独一无二。

  作为福建传统四大民居之一,闽南红砖厝融合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与海洋文化,“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是其特色写照,更是闽台共同的建筑文化符号——明清先民赴台时,将此建筑风格带入金门台湾,故“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红砖建筑”。

  大嶝岛老村庄现存约100间红砖古厝,涵盖明代(如1560 年)、清代及民国初期(1900-1933 年),类型丰富,二落大九架、三落双护宁等皆有,且多带天井与角楼。2008年起,两岸推动红砖建筑联合“申遗”,2011年大嶝郑氏聚落、蔡氏古民居与金门山后聚落一同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报名单。

 

  更具意义的是,大嶝郑氏聚落内有12间金门县政府旧址,2009年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1937年10月金门沦陷后,金门县政府迁此领导抗战,八年里九任县长轮替,使其成为两岸共同御侮的见证,大嶝岛也获“抗日圣地”之称。国民党金门县党部旧址(田墘南里351号)为中西合璧红砖洋楼,属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虽经战火仍完好,是两岸抗日的珍贵遗存。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