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处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和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南翼,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称。
福清建县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武后)圣历二年(699年)析长乐县东南八乡置万安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福唐县。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改名永昌县。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福唐县。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根据“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于治所”一语中“永福”“清源”各取一字,改福唐县为福清县,福清二字便始于此。
福清于1949年8月16日解放,仍设县。1990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福清县建制,设立福清市。
福清别称“玉融”,简称“融”,因县城正南有座玉融山而得名,宋林栗《福清图经总叙》中记述:“福清县治,前对玉融峰,环揖诸山,豪隽秀媚,可喜可愕”明王一言《重建福清邑堂记》中记述:“福清县堂是枕鹫峰而案玉融”。
“福”乃六大吉祥之首
在福建,说起“福”字
经过了1300年的历史积淀
素有“三福之地”的福清
可以说当仁不让
在福清
“福”究竟是什么模样的?
↓↓↓
01 县域命名带“福”
福清于唐圣历二年(699 年)置县
01 福唐县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由万安县改之。
02 福清县
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由福唐县改之。
03 福清州
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因户数满4万,福清县升格为福清州。
04 福清市
1990年12月26日,福清撤县建市。
02 公园有“福”
福耀园始建于2008年,位于五马山麓“一江三溪”水网结构的中心地带。该园将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结合为一体,是玉融山公园西侧滨江景区主要景观之一。
福庐山公园位于龙田镇福庐山麓,是集文化、休闲、娱乐、教育、游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03 道路传“福”
走进福清城区
不难发现
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均以“福”字开头
而第二字则从
“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玉融腾飞”
中取一个字
自西向东排列,依次为
福政路、福通路
福人路、福和路
福百路、福业路
福俱路、福兴路
福玉路、福融路
福腾路、福飞路
福政路
福和路
福业路
另外,福清还有福唐路、福环路、永福路等道路,其中也包括连接福州与厦门的福厦公路(324国道),经过福清市境的部分由相思岭至桥尾,长46.8公里。
04 题刻带“福”
灵石山蝴蝶溪旁有“福”字题刻。幅宽约490厘米,幅高约500厘米,行书,有旁款。字宽约215厘米,高约253厘米,文曰:“福”。该字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三山镇瑟江村人翁飞云的手迹。左下侧有马逢周、林镳的题字:“灵石为全闽福地,佳境不可胜纪,勒此一字,足括全胜,而书法精工,而肌骨相称,询与山石之灵并垂不朽。”
石竹山岩壁“福”字题刻。幅宽约240厘米,幅高约255厘米。行书,旁款纵2行。大字宽约191厘米,高约255厘米。文曰:“公元一九八八年戊辰荔夏朔旦立。福。闽侯扈屿信士叶峰拜书。”此“福”为今人叶峰将东张镇灵石山蝴蝶溪旁的“福”字摹刻于此。
05 乡村有“福”
在福清
走街串巷皆有“福”
有福唐里、福塘境、福唐墘、永福里、善福里、赐福里、福唐乡、福山乡、福山村、福村、加福村、福塘仔、福山大队、幸福大队、福兴里、福华里、迎福里等。
以“黄檗山万福寺”为代表的
诸多寺庙中也含有福字
万福寺
在福清
“福”文化无处不在、特征凸显
“福”文化已渗透到城乡的各个角落
折射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