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参赛的“姐妹乡伴——乡村妇女自组织支持计划”项目荣获第一届“阳光1+1·奋进新征程”福建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创投大赛二等奖。
妇女骨干参加项目组组织的团队发展工作坊
在八闽大地的广袤乡村,一群身着朴素衣衫的女性正以“她力量”勾勒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由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2018年发起的“姐妹乡伴——乡村妇女自组织支持计划”,如同春日里的种子,在福建乡村的土壤中扎根生长,六年时光里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2024年,这一计划已在9地市35区县52乡镇56个村庄培育出63支妇女自组织,累计开展160场能力建设活动,吸引4971人次参与;妇女带头人及自组织主动作为,在各地开展3072场惠民活动,惠及70627人次;小额类活动支持达214场,20618人次从中受益。
01 让乡村女性从“灶台”走向“舞台”
在福建乡村,一场关于女性成长的“蜕变之旅”正悄然展开。项目以“专业赋能”为支点,撬动乡村妇女的发展潜能:与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携手,通过参与式教学,为妇女们开设团队管理、活动策划等实用课程;组织参访游学,带领她们走进宁德福鼎柏洋村,在与当地妇女文艺队的交流中,学习乡村治理的“她经验”。
桃源金姐妹团队开展儿童绘本活动
资金支持则如同“及时雨”,滋润着乡村振兴的多元场景:龙岩培田村的“老年食堂”里,热气腾腾的饭菜驱散了留守老人的孤独;福州闽清省璜镇的绘本阅读活动,为留守儿童打开了认知世界的新窗口;宁德寿宁西浦村的妇女讲解员队伍,让景区山水间多了灵动的“乡音解说”;福州闽侯卓玛志愿队的“垃圾分类革命”,让村庄从“脏乱差”蝶变为“美净齐”……
卓玛志愿服务队在村里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02 构筑乡村女性的“成长共同体”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项目为乡村妇女搭建起跨越地域的“云端课堂”:儿童教育、情绪管理、新媒体运营等专题课程通过语音直播传递到乡村,让妇女们足不出户便能汲取知识养分。线上社群内,“夏令营运营”“公益图书馆管理”等经验分享会此起彼伏,形成了“一人经验、众人受益”的良性循环。
项目组织妇女骨干前往宁德福鼎柏洋村参访学习
而实地走访与日常陪伴,则让这份支持更具温度:每季度的入户交流,让项目团队成为妇女们的“知心人”,及时化解组织运营中的难题;持续的关注与尊重,让妇女、家庭与村庄共同感受到“被看见”的力量,激发了乡村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性。
03 当“家庭主妇”成为“乡村主角”
在福州前洋村,“姐妹乡伴”团队化身村民与村委间的“连心桥”,从环境整治到养老扶幼,她们用细腻的服务填补着乡村治理的空白;宁德外来媳妇小盼的故事堪称传奇——加入妇女自组织后,她不仅突破了“婆家社交圈”的局限,更在村庄换届中高票当选妇联主席,书写了新市民融入乡村治理的典范。最动人的蜕变发生在普通妇女身上:曾经困于“采茶、家务”的家庭主妇小杨,在自组织中重拾自信,自费考取茶艺师、导游等多项资质,主动拥抱电商浪潮,最终从“灶台边”走向企业运营岗位,成为乡村女性职业发展的鲜活样本。这些故事印证着同一个事实:当乡村女性被赋予平台与机会,她们不仅能实现个体价值的跃升,更能以“组织化”的力量重塑乡村治理格局。
西浦姐妹讲解团开展讲解员知识培训
从“个体觉醒”到“公共参与”,从“能力提升”到“模式创新”,“姐妹乡伴”项目以妇女自组织为纽带,在乡村建构起平等、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探索出一条“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乡村振兴路径。正如《福建乡村振兴报告蓝皮书》的评价:这一实践不仅为乡村妇女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更向社会证明——当女性力量被激活,乡村振兴便有了最温暖、最持久的动能。在八闽大地的乡间地头,63支妇女自组织正如同63面旗帜,引领着更多乡村女性在时代舞台上绽放光彩,共同绘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