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地处福州市城区西北部,闽江下游冲积平原“福州盆地”的中心。现为福建省及福州市人民政府驻地。唐宋时期福州城中心建有谯楼,宋熙宁二年(1069年),郡守程师孟在楼上建造铜壶滴漏用于计时,以鼓报时,以角传更,称“鼓楼”。这里又曾是福州府(市)及闽县、侯官两县县治所在,有“八闽首府”之称。2001年,“鼓楼”遗址在地下考古中被发现。2009年,鼓楼区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在鼓屏路南与鼓西路东建成了“鼓楼前公园”。
“鼓楼”楼址在今鼓屏路、鼓东路、鼓西路与八一七北路交叉处的十字街口。原“鼓楼”坐北朝南,墙体为花岗岩砌成,重檐宫殿式木结构,右侧有石阶。城楼左右辟有阴阳两面门,正面为石壁,前有3口古井,旁置3尊石狮,均面朝闽江方向,素有三狮朝五虎之说。
据史料记载,“鼓楼”为唐元和十年(815)福建观察使元锡所建的州城门,数百年来屡受风火灾害而改建,唐乾宁三年(896),称威武楼;宋嘉祐八年(1063),辟单门为双门,楼上建9间楼阁;熙宁二年(1069),太守程师孟增建两亭,并装置“铜壶滴漏”,以鼓报时,以角传更,“鼓楼”因以得名;明宣德二年(1427),“鼓楼”被台风刮倒,御史方端命僧人了心和尚募缘重建,重新放置“铜壶滴漏”,作为布政司前门,楼上北面挂有题匾“拱辰”,南面题匾为“授时”;嘉靖四十三年(1564),布政使陈大宾改建,北额仍为“拱辰”,南额题匾为“海国先声”;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修后更名为“全闽第一楼”;清康熙十一年(1672),布政使何中魁重修,在楼上设置12时辰牌;雍正、乾隆两朝又先后更名威武军楼和拱辰楼;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建后添置了西洋大自鸣钟一座,钟声百步可闻,总督刘韵珂重建后又更名为“拱北楼”,并录“大清圣谕”16条颁于北墙,楼正中石刻两匾,上匾为“海天鳌柱”,下匾为“雄镇全闽”。“鼓楼”是八闽首府的标志性建筑,是福州历史的见证,是福建文化的象征,作为古代科举考试放榜公示的场所,成为全省万千举子瞩目的神圣殿堂。
从宋到清,“鼓楼”历五次大火焚毁,一次强台风袭击而倒塌,每次毁坏后都进行修复重建,报时传统一直延续不变。民国间,楼上仍置有一架古钟。因其重要性和标志性,周边地区也因此被称作鼓楼。
这些鼓楼区有趣的街道名字和它背后的故事,你都知道吗?
能补天巷
据传旧时,闽北一位穷秀才邝继聪上省(来福州)考科举,住在这小巷中。一天下起大雨,地上涨满雨水,一群蚂蚁在水中挣扎,他动了恻隐之心,捡了一根树枝放在蚂蚁集中的地方,救了众多蚂蚁。考试时,他的文章很好,考官很满意,然而却有一个错别字,即“天”写成了“大”。有错别字一律不能录取,考官觉得可惜。可后来,考官又翻开考卷一看,‘大’字变成了‘天’字,上面的一横由蚂蚁排成,拂掉后第二天再翻开时,发现蚂蚁又把一横补上了。考官觉得奇怪,一问才知其来由,于是不作错字处理,录取他为举人。第二年邝继聪进京会试中了进士,来福建做官,到福州找这小巷住下,知县想接他到衙门住,他说:“贵县灯笼虽大无斤两,秤锤虽小压千斤,大小岂能定功过,须知此地能补天”。“能补天巷”巷名由此而来。
祭酒岭
祭酒岭与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有关:祭酒岭原名“高安山西岭”,为纪念五代闽国国子监祭酒湛温殉国于此而改名。相传,后唐时,闽王王延翰要谋害反对其选美进宫的兄弟建州王延禀派来谏阻的使者,派国子监祭酒湛温送毒酒到祭酒岭与使者,湛温不愿因杀了使者而使王氏兄弟内部残杀。于是,他放走了使者。归途中,自己饮下毒酒身亡。后人为纪念湛温,在此建墓立碑,并将此岭改名为祭酒岭。
渡鸡口
渡鸡口地处鼓西路与北大路交叉处,在达明路的末尾,古时这里西通洪山桥,东临鼓楼前,属于闹市之列。渡鸡口的名字来源已不可考,但是相传,这里有一只善良的公鸡,能啄去过往行人腿上的烂疮,被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发现,就在这里把它渡化成仙,因此得名“渡鸡口”。
古三座
古三座是福州温泉古迹。古三座是在唐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建罗城时,民工在汤边和(木臭)兜之间的荒野处发现从地下涌出的温泉,当时只是用来洗浴手脸,洗涤衣物。为了方便,用石头垒成不规则的“汤池”让热水从石缝中不断涌出。后来民工他去,留下了汤池。开头无人管理,只是当地人在榕树下,设个茶摊,过路之人喝喝茶,歇歇脚,收些茶水钱,如此而已。而后人们又将其改砌成三口较规则的长方形,并在上边搭起了茅屋,以方便当地人洗浴,后茅屋倒塌,于是家在汤屋附近的汤边人有三家分别建起了三座高脚的木板房,分别名为“石泉楼”“玉清楼”“即龙泉”。于是就有了“古三座”澡堂的名称出现。
打铁垱巷
打铁垱巷位于五一南路打铁垱公交站西边,东西走向,长180多米,车子无法驶入,十分宁静。巷内有不少树木,绿意浓浓。据史料记载,北宋时福州农耕先进,特别是水运发达,这造成了福州城里面打铁铺遍地开花。打铁垱巷曲折延伸的部分,是一条因鲤鱼庙而得名的鲤鱼巷。传说数百年前,这里的村庄受灾,幸得锦鲤仙救助,为此村民集资兴建鲤鱼庙尊奉二位金鲤尊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