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老年优待工作迈入大数据时代 这些变化要知道!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5-03-07 17:08

  近日,福建省老龄办召开专题会议,联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省老龄工作处,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人社厅、省交通厅、省文旅厅、省卫健委、省体育局,以及九市一区民政局,聚焦在全省层面实施身份证全面替代老年优待证事宜。

  先行探路 成效良好

  在老年优待工作实行身份证“一证通行”方面,莆田是我省各地的先行者之一。自2020年10月1日起,当地开始停止办理老年人优待证。3个月过渡期满后,全面停办老年人优待证。取而代之的是,自2021年1月1日起,莆田市老年人凭身份证享受相关优待。政策实施以来,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文旅、就医等,广受好评。  

  莆田市民政局副局长朱建华表示,实施老年优待工作身份证“一证通行”,既在已有优待基础上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又为老年优待工作在全新维度提质升级提供可能。  

  为配合身份证“一证通行”工作,莆田市从政策实施起即着力升级相关系统,及时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全面便利老年人出行、文旅等活动。  

  莆田市公交集团对全市997辆公交刷卡系统进行升级,确保能够识别老年人身份证信息。各职能部门对2266名公交司机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政策变化,熟悉身份证查验流程,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和帮助。  

  莆田市卫健部门对全市96家医疗机构进行适老化改造,实现老年人凭身份证即可享受优先就诊、交费、取药等,使老年人更容易使用数字医疗服务。组织医护人员进社区,为30.94万人次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同时利用身份证信息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方便跟踪服务。  

  至2024年底,莆田市已有近70万老年人,且以相当比例持续增加。据介绍,原有的老年优待证凭证享权政策,会使得因故未办证的部分老年人无法享受相应的福利,而身份证“一证通行”有利于落实好老年优待政策,取信于民。朱建华以莆田市文旅部门落实情况举例,自政策在莆田施行以来,当地对10个景区的票务系统进行调整,全面落实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60--64周岁老年人半价等优惠政策。

  全面平移 只增不减

  据了解,现有全省通行的老年优待证实行部门赋能和属地赋能两个维度。一方面,卫健、文旅、交通等省级职能部门制定方向性老年优待政策;另一方面,九市一区依据地方财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福建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福建省民政厅副厅长王文才表示,自2003年全省全面推行老年优待证政策以来,相关工作扮演的历史角色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成效有目共睹。  

  以交通部门为例。据统计,至目前为止,全省每年投入适老化无障碍出行的资金超过0.81亿元;认真落实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我省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政策,累计352万人受益。截至目前,全省所有地市均开通95128电话约车服务,各主要网约车平台上线“一键叫车”服务,累计为老年人出行提供服务超88.1万单。累计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36条,厦门、福州地铁8条线路均已开通“爱心预约”服务。  

  2022年出台的《福建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提出,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推进老年教育深度融入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各类有条件的学校和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  

  在政策指导下,我省相关工作得到老年人广泛认可。据2024年底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老龄办发布的《2023年度福建省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3年末,省教育厅推动高校设立高校老年大学28所,福建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成立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72所、挂牌设立各级分校及老年学校2029所,覆盖88%乡镇(街道),参与学习的老年人超过166万人。全省老干部局系统开办县(区)级以上老年大学95所,开办老年大学各类分校151所,教学点699个,老年大学学员13.33万人、培训学员24.51万人次。  

  完善平台资源建设,有效推动老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指尖学习”。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又适合老年人的课程、课件等资源4.2万个,开发省级老年教育特色课程等920门,2024年首次实现资源对接“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我省在国家平台上传了100余个课程资源。  

  据省民政厅老龄办负责人介绍,在身份证全面替代老年优待证后,所有优待政策全面平移,只增不减。

  技术赋能 倒逼优化

  目前,我国使用的是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存储信息量大等特点。它内置芯片,可存储个人基本信息、户籍信息以及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信息,有效防止伪造和冒用。分为视读和机读两种应用模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均具备强大的防伪功能。  

  省民政厅老龄办负责人表示,相较于老年优待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科技上的优势为更多优待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可能,也倒逼我省老年优待工作进一步深度优化。  

  据省卫健委列席人员介绍,今年初来,省卫健委继续以“6大健康促进行动”为工作抓手,不断健全我省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老年营养改善行动、老年口腔健康行动、老年人听力健康促进行动、老年人心理关爱行动、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等。  

  据了解,2025年,省卫健委将在2024年基础上增加50%以上的县(市、区)作为老年痴呆筛查县,筛查人数15万人以上;推进建设10个记忆门诊和1个认知障碍诊疗中心(病区),作为进一步确诊的机构并跟进干预手段。目前,已确认51个县(市、区)为2025年筛查试点县,每个试点县下拨4万元项目经费;已确认10个建设记忆门诊的医疗机构名单,各下拨10万元建设经费。  

  同时,2025年,省卫健委将在全省层面开展老年人听力筛查与干预服务,推广听觉辅助技术和康复技术,50%县(市、区)将作为听力健康筛查县。目前已开始筛查工作,已确认在47个县(市、区)开展听力筛查,每个县下达经费3.5万元。  此外,在老年人心理关爱行动中,省卫健委将通过广泛建设心理关爱点,持续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心理关爱活动,并通过老年心理关爱行动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做好相关机构及工作人员信息录入、评估数据录入及评估结果分类管理,做实心理关爱评估和干预服务。目前,已确认2025年新增9个关爱点并完成申报工作,每个关爱点下达经费2万元。  

  省卫健委该列席人员表示:“身份证全面替代老年优待证后,不仅会促进上述工作的程序简化简便、节点流畅运行,也会以数据归集并轨的方式促进老年健康事业迈入大数据时代,以数据赋能倒逼老年健康工作全面性铺开、系统性优化、科学化管理、开源式联通、持续性升级。”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