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福建优化殡葬服务 让“身后事”更惠民更安心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5-09-29 19:34

  9月24日一大早,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岩溪镇湖珠村村民洪木山便出门来到一处生态园林巡逻。受台风影响,当天凌晨,一场风雨席卷漳州。

  “主要清扫树枝落叶,查看排水沟是否通畅。”作为这处生态园林的管理者,洪木山几乎每天都会往这里跑。

 

  长泰区岩溪镇湖珠村村生命公园。人民网记者 李昌乾摄

  这处生态园林远看似公园,近看却大有乾坤。

  2024年,为破解困扰村民多年的殡葬难题,湖珠村探索“节地、生态、公益”的生命公园建设新模式,将这处紧挨着路边、占地3.8亩的生态园林改造成集中安葬逝去村民骨灰的场所。

  在建设过程中,湖珠村探索出“三共”模式——规划共商,通过老年理事会、乡亲恳谈会等平台,汇集民意智慧;资金共筹,政府补一点、村财出一点、乡亲捐一点等三方聚力,仅投入30余万元便完成建设;成果共享,成立管理服务中心,制定惠民收费标准,让大家“逝有所安、祭有所在、孝有所致”,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赞誉。

  “生命公园选址于低效果林地,依山就势保留原生古树,以不大砍大伐、不大挖大填、不大修大建,原形原貌、原土原石、原树原木‘三不三原’原则构筑起山水林田和谐共生的生命图景。”湖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洪鸿伟介绍,生态园林里既有小型墓穴,又有树葬、花葬、草坪葬等,骨灰盒均采用可降解材料,规划的1000余个生态穴位错落分布于绿荫之间,既是对“入土为安”传统的最好诠释,更是对“绿水青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湖珠村生命公园选址于低效果林地,依山就势进行改造,突出“节地、生态、公益”。人民网记者 李昌乾摄

  这处蝶变新生的生态园林,是漳州探索生命公园建设模式的缩影。

  近年来,针对公益性公墓选址难、经营性公墓价格高、清明祭扫人员聚集、森林火灾和交通事故多等问题,漳州积极探索殡葬改革新模式,建设公益、生态、节地、环保的村级殡葬设施生命公园,有效保障群众“逝有所安”,有力推动绿色、文明、节俭、安全殡葬新风尚在农村落地生根,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生命公园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集公益性、自然性、文化性于一体,实行林地、草地、园地与墓地复合利用,体现绿色生态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的一种农村新型生态墓园。”漳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陈金生表示,在生命公园建设中,漳州抓好谋划,形成推进体系。突出生态性、节地性、公益性,框定建设标准。明确选址、建设、运营规范,做好建前建中建后监督管理。

  目前,漳州全市共建设覆盖635个村(居)的生命公园,可提供超过60万个穴位及生态葬空间,有效满足农村群众“入土为安”的殡葬服务需求。

  节地生态安葬理念同样也体现在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中。

  

  漳州市城市公益性公墓一角。人民网记者 李昌乾摄

  俯瞰即将投入使用的漳州市城市公益性公墓,一派郁郁葱葱景象,园林式、公园式风格清晰可见。

  漳州市殡仪服务中心主任吴志荣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30亩,以节地生态的生命公园理念规划建设,有碑葬、壁葬、树葬、草葬、花葬等5种安葬类型,一期可安置骨灰26000多个。

  事实上,漳州探索“生命公园”建设模式,有效保障群众“逝有所安”只是近年来福建深化殡葬改革、优化殡葬服服务的生动一面。

  

  漳州市城市公益性公墓紧邻漳州市殡仪服务中心。人民网记者 李昌乾摄

  “十四五”以来,福建坚持以殡葬行业公益属性为导向,深化殡葬改革,强化殡葬服务保障,让殡葬服务这项“身后事”更惠民、更安心。

  强化殡葬行业公益属性,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福建推动各地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于今年一季度实现全省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惠及全省户籍人口,每年减免金额可达2.64亿元,可有效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在全省推行八闽殡葬阳光价格“一键清”“一栏清”“一口清”,做到公示(告知)清单外无项目、不收费,目前已在全省67个殡仪馆、168个公墓陵园和75个殡葬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实施。印发《福建省“身后一件事”实施方案》,在闽政通APP和网上办事大厅集成联办13个“身后事”项目,提高群众办事便捷度。

  扩大基本殡葬服务供给,补齐公益性殡葬设施短板。福建优化殡葬服务设施布局,积极推进公益性殡葬设施增量保供,已实现“十四五”期间完成基本殡葬服务设施所有县市全覆盖目标。省级财政设立奖补资金,连续6年支持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

  深化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培育殡葬文明新风尚。福建扎实做好每年清明期间服务保障工作,倡导从简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理性节俭寄托哀思。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开通祭扫专线、优化服务手段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服务。指导各地制订相关礼仪规范指引,建设集中治丧场所,遏制重殓厚葬等陈规陋习。积极探索殡葬改革新模式,出台《福建省生命公园建设管理工作指南(试行)》,指导各地组织开展林地、草地、园地与农村公益性公墓复合利用试点工作。

  当前,福建各地正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命公园”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殡葬服务供给,减轻群众丧葬负担,让生命之美在绿水青山间延续。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