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公办养老机构和普惠型养老服务,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去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慰问福州市社会福利院的老年人,殷殷嘱托不仅温暖着老年群体的心,也为福建省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遵循。
福建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福州市社会福利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求,连续8年将养老服务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加大政策、资金、资源等投入力度,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加快推进“福见康养”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年人有个幸福的晚年。
强化兜底保障
确保特殊困难老年人老有所养
“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福州市社会福利院提出的要求落实得怎样?近日,记者再次探访了福州市社会福利院。
跨进福利院大门,绿树掩映中,一栋三层的楼宇拔地而起。这是福利院新建的食堂,可同时容纳上千人用餐。原先位于老年公寓一号楼一层的旧食堂,已经改造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阅览室、影音室、舞蹈室、健身区、手工活动区等一应俱全。福利院依托“社工+志愿者”模式,开展了各类兴趣课程、康复律动及趣味运动等活动,使老年人的脑、眼、手、脚都得到锻炼。
老年公寓二号楼一层是福州市社会福利院的医务室。医务室设全科医疗科、预防保健科、精神科等,基础医疗设备配套齐全,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和基础病的诊疗、理疗、康复和咨询等服务。医务室还与多家机构建立了医疗联合体,每月有专科医生来院巡诊,建立老人转诊绿色通道,实现“小病不离院、大病有医靠”。“医务室还实行零诊疗费、药品零差价政策,开通省、市及异地医保结算服务,减轻了老人的医养负担。”医务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福州市社会福利院医务室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和基础病的诊疗、理疗、康复和咨询等服务。
福州市社会福利院实行老年人“全护理、半护理、自理”分区分级管理,按五星级标准1∶3、1∶4、1∶6比例配置护理员,实施“分管院长—护理部主管—护理长”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使照护更精准、守护更放心。
福利院设施改造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护理质量提升,是福建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兜底保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福建省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建立入住管理制度,优先满足兜底保障对象入住需求,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推广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制度,在全省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对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评估为完全失能并自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给予救助,切实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的重要职责。
在履行好保障性功能的同时,福建省支持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基础上,空余的床位可向社会老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留守、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放。通过设施改造提升、运营管理机制改革、服务功能拓展等,使机构公益性质不变、服务质量更有保证。
对于居家养老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福建充分发挥政府建设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保障作用,推动开展适老化改造、探访关爱等基本养老服务,指导市(县、区)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县级政府为符合条件的孤寡、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免费安装应急呼叫设施,应急呼叫服务所需信息费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保障,让特殊困难老年人有一个幸福晚年。
完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使“原居安养”便利可及
走进宁德市蕉城区蕉北街道鹤继片区“孝老食堂”时,正值晚餐时间。热腾腾的饭菜,荤素搭配,飘散着诱人的香味。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吃着饭,其乐融融。
“‘孝老食堂’有肉有菜,干净又卫生,味道还很好,真的很贴心!”就餐的老人赞不绝口。
鹤继片区“孝老食堂”占地100多平方米,除了明亮的厨房,宽敞的就餐区,还有多功能休闲娱乐区,满足了老人们日常娱乐、社交等多样化服务需求。为保障长期稳定运营,“孝老食堂”采取“公益+市场化”的运营模式,采取区政府补贴一点、困难老年人少交一点、有条件的老年人多交一点,不满60岁的人群按市场价收费的办法,保障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在监管上,“孝老食堂”运营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建立了财务收支、食品安全和卫生检查、食堂管理制度,并对食堂运营开支予以定期公示公开,对食堂每日饭菜进行留样,让老年人吃得放心、安心。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蕉北街道鹤峰社区和继光社区联合开办“孝老食堂”,为辖区内的老年人提供暖心的助餐服务。
像这样的长者食堂,在全省还有很多。
福建省持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建设长者食堂达3012个,解决老年人就近就餐问题;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52家,推动240余所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原居安养”提供便利;持续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上门服务,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便利可及。
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的基础单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慰问福州市社会福利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去年2月,省民政厅出台指导意见,推进县级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全省县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多点开花、成效明显。
福州市晋安区以“定位镇街、衔接社区、覆盖家户”为目标,全面建成镇(街)层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网络,除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履行兜底保障职能之外,镇(街)层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探索市场化运作新模式,为辖区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普惠型养老服务,形成了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支点。
三明市大田县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并委托专业化养老承接机构或养老企业运营管理,完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指导性清单,发展老年人急需的出行、清洁、起居、卧床、饮食等生活照料以及基础照护、健康管理、康复辅助、心理支持、委托代办等服务,打造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大田样板。
龙岩市连城县探索“长者食堂+”农村养老新模式,依托乡镇、村(居)现有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设施,改造提升助餐配餐服务功能,并在长者食堂的管理服务中引入慈善、义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推动建立健康养老服务多元化、长效化的机制,让更多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创新医养结合模式
健康养老有“医”靠
在厦门弘爱养护院内,一位护工正在帮助失智老人训练阅读能力,并用手机将康复过程向老人亲属进行直播。
“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工作,对医疗资源需求度高,急性病发作要抓紧救治,慢性病需做好日常健康管理,很多时候还需要开展个性化的康复训练,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弘爱养护院院长冯春燕介绍,医疗康复能否配套,护理服务能否跟上,决定着老有所养的整体水平。
厦门弘爱养护院是依托专业医疗机构厦门弘爱康复医院建立的专业照护机构,就设在弘爱医院院区内。养护院专注中重度失能、失智、特需长者照护,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由专业的持证护士组成核心护理团队,专科专家定期体检和查房,做好日常监测与主动照护。养护院还辟有绿色通道,一旦老人出现疾病,就能快捷地联动弘爱医院的诊疗资源。养护院的老人们还可以到楼下的弘爱康复医院接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改善健康及功能状况。
“慢病有管理,急症有通道”,弘爱养护院形成了集医疗、护理和康复多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模式。
在福建,这样的医养结合探索还有许多。作为东部沿海省份,福建省利用优势医疗条件推动医养结合模式创新,满足广大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取得了积极进展。
探索居家医养模式,福建省建立了“1+1+N”三师(健康管理师、基层全科医师、多位大医院专科医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日常随访、定期体检及全程健康管理,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每年不少于1次的免费上门出诊服务,同时积极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在省民政厅指导下,厦门市鼓励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兴办了11家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厦门市户籍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70岁以上患慢性病行动不便或重度残疾患者)入住机构的部分床位费纳入医保报销结算。三级综合医院、厦门莲花医院开办的莲花爱心护理院是此类机构代表之一。莲花爱心护理院为入住老年人提供预防期保健、稳定期生活照料、患病期住院治疗、康复期护理服务以及安宁疗护等一体化医养服务,并入选第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莲花医院目前在全国开办了20多家养老机构,走上了医养结合发展之路。
目前,福建省已建立医养结合机构192家,医养结合床位5.3万张,151家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共2574对。
兜底有保障,居家有服务,健康有“医”靠,让全省老年人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在福建成为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