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 | “救助人”携手“面包人” 风雨中温暖一座城
来源:中国社会报 时间:2024-07-17 08:18

  6月30日,福建省龙岩市,雨幕漫延。路上,雨水肆意流淌;河道中,洪水裹挟着泥沙奔涌而下,水位快速上涨,逼近警戒线。

  20时,雨势骤大。龙岩市救助管理站内,站长温敬源、副站长周荣珊、社工朱玉龙等人在做巡查前的最后检查,确认流浪露宿点位、清点救助物资……

  与此同时,龙岩市义务工作者协会“面包人”行动队的微信群里,义工们纷纷接龙,报名参加当晚行动,为流浪人员送面包……

  在这个暴雨之夜,政府救助与社会关爱再次携手!

 

“面包人”从何而来

 

  在去往面包店的路上,义工庄惠娟向记者介绍了“面包人”行动的缘起:当年,义工徐文秀只有16岁,在面包店勤工俭学。看到店里为了保证面包的品质和口感,每天将卖不掉的面包丢弃,徐文秀觉得很浪费也很可惜,便提出将这些面包送给那些在街上乞讨的人。后来,徐文秀发现靠她自己一个人无法帮助更多人,就找到龙岩市义务工作者协会寻求帮助。

  “之后,参与送面包的义工越来越多,我们便给这支队伍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面包人’行动队。”龙岩市义务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恽建森说,“今天是‘面包人’行动的第2819天。队伍自成立以来,送面包的行动一天都没有间断过。”

  21时,庄惠娟和几名义工抵达“面包小妹”店铺。进入店内,庄惠娟笑着和店长卫鹭艳打招呼:“今天生意咋样?”

  “虽然下雨,客流少些,但外卖单子挺多。”卫鹭艳回应道。她告诉记者,店里的面包每天都是现烤的,如果隔夜,口感就会下降,再售卖可能会影响店铺口碑。“我们便把当日剩余的面包捐给‘面包人’行动队,由他们分发给有需要的人,既做了好事,也是对食物的尊重。”卫鹭艳说。

  从“面包小妹”店铺出门,转过街角没多远,便是“酸柠檬”面包店,这也是“面包人”行动队的支持商家。当日值班的店长助理王明花说:“我在这家店干了两年多了,每次晚上值班都能遇到‘面包人’行动队的义工。”

  看着身穿红马甲的义工手脚麻利地装面包,正在店里购买面包的龙岩市一中学生张钰冰和伙伴张语晴有了决定:“那些露宿街头的人肯定有很多难言的困难,这个送面包的行动真好,等我们毕业了也申请参加。”

  这边,义工们分头在合作的面包店和餐馆打包食物。

  另一边,龙岩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正在重要点位巡查。

  在市体育中心,周荣珊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观众席入场台阶下住着一名流浪人员,是‘面包人’行动队发现后告诉我们的。”该男子拒绝进站接受救助,站里的工作人员、社工和“面包人”行动队的义工经常帮助他。“我们给他建立了台账,正在帮他寻亲,每次见到他都聊两句,如果能听到方言就算重要发现。”朱玉龙说。

  “协会的上千名义工来自各行各业,散落在城乡各处,成为发现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的‘眼睛’,是龙岩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助力之一,在及早发现、及时救助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周荣珊补充道,遇到拒绝沟通交流的流浪乞讨人员时,“面包人”行动队的义工更容易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取得他们的信任,再加上社工的专业帮扶,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救助管理面临新情况

  22时,新罗区中山街的一家百货商场楼下,收集好面包的义工正在集合签到,结束重要点位巡查的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也赶来会合。此处是“面包人”行动队集中分发面包的地方,以往经常有流浪人员前来领取食物,当天因为下雨,等候在此的流浪人员更多了一些。

  “他们都是救助管理台账上的熟面孔,基本天天来这里领面包。”朱玉龙说,“我们有时会把救助物资和义工的面包一起发放。”

  62岁的李刚强(化名)精神头不错。他来自江西上饶,在龙岩做日结工,有活就干,没活就在公园亭子里住。“救助管理站和‘面包人’行动队给我送衣物、送面包,解决了大问题。”李刚强说。

  20多岁的小伙王力(化名)来自北京密云,到龙岩找网恋对象,可对方避而不见。王力身上的钱花光了,便留下来打零工,平日住在网吧。他边吃面包边说:“我还得再待几天,看看情况再决定去处。”

  61岁的刘思义(化名)来自江西兴国,在龙岩打零工,平时露宿街头,经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多次劝导也不愿进站。“我不爱吃面包,就爱吃饭菜。”说着,刘思义拿过义工打包的饭菜,仔细看了菜品后,撑开伞迅速离开。

  …………

  领完食物,几名流浪人员聚在一起,边吃边聊,分享用工信息、生活资讯。朱玉龙从救助车里拿出干净的短袖,帮流浪人员比大小、调换,直到大家都拿到了合适的衣服。

  温敬源跟记者分析起当前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街面上的乞讨人员减少,务工不着、临时遇困等人员增多。“他们流动频繁、行踪不定。社会力量的参与,是对救助管理工作的极大助力。”

  暴雨如注,流浪人员刘峰年(化名)抬头看了看天,问温敬源:“雨太大了,我平日住的亭子全湿了,能到站里住一晚吗?”

  “行,没问题。”温敬源马上安排工作人员打起伞,把刘峰年带上救助车。车辆启动,刘峰年当晚将在站里洗个舒服的热水澡,睡个安稳踏实觉。

 

  微光成炬温暖更多人

 

  集中分发完食物,义工们开始分组,准备拿着剩余的食物,前往几个流浪露宿点位继续分发。

  “石锣鼓湿地公园里有4名流浪人员,距离这里较远,你们骑摩托车过去。文化公园的点位,刚才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去看过,那里的流浪人员已撤离到安全地带,咱不用过去了。”“面包人”行动队的轮值队长李莹迅速安排着。

  义工张铭锴、郭斌勇等拿上面包,穿上雨衣,骑上摩托车冲进了雨幕,去往各自负责的点位送面包。

  “行动队每周7天都有轮值队长,负责接龙签到、联络面包店、分组、录入志愿服务时长等工作。义工每天接龙,报名参加行动,一般每次都能来10多人。”李莹认为,他们将这项行动坚持了2800多天,在为政府分忧的同时,最大的意义是传递了善意和爱心。

  张铭锴每周都参与行动,他父母非常支持,还打算让小儿子也跟着哥哥送面包;大学生刘宸旭一有空就参加行动,骑着单车送面包,带动了他的同学们参加志愿服务;郭斌勇经营着一家烤肉店,顾客知道他的义举后,也开始关注流浪乞讨人员;“酸柠檬”面包店的店员会在下班后参加行动,如今更主动给环卫工人送面包,感谢他们对这个城市的付出……

  “‘面包人’行动队是‘大爱龙岩’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汇聚善意微光,温暖着这个城市。”风雨中,温敬源告诉记者,龙岩市救助管理站将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众,让救助更有温度。(中国社会报记者 赵晓明)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