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换赛道”,让受助者的日子“支棱”起来
来源:中国社会报 时间:2025-08-25 17:30

  49岁的王洁(化名)居住在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岭兜二里的老旧居民楼里。她患有甲状腺疾病需常年服药,丈夫智力二级残疾且患有癫痫需要照护;女儿刚毕业,微薄的工资在家庭开支面前捉襟见肘。生活的压力,让这个低保家庭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随着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推进

  莲前街道莲成社区

  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工

  为困难群众提供更精准的帮扶

  王洁一家的生活

  也由此迎来了转机

  ↓↓↓

    社区工作者为王洁(右二)提供心理疏导和就业规划服务

  2024年夏天,社工小陈第一次到王洁家入户探访。被问及当下最迫切的需求,王洁发自肺腑地说:“我想找份能顾家的活,哪怕挣得少点。”这句朴素的话,道出了她深藏心底的渴望——不想永远做被救助的人,想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善生活。

  小陈细致观察后作出评估:王洁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有着较强的生活规划能力。家中陈设简陋,却被她打理得整洁有序,灶台总被擦得锃亮。“她不是没能力,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机会。”小陈心想。帮扶思路随之转变:从简单“给予”转向帮助她“自立”。秉持着“离家不离业”的原则,街道的社工开始为她提供定期心理疏导与就业指导。

  因为需要随时照料丈夫,常规的固定岗位,屡屡将她拒之门外。社区工作者多方联系,为她链接到辖区一家餐饮店的弹性工作岗位,既能及时应对丈夫的突发状况,又能到店承担清洁、备餐等工作。随着工作渐渐上手,王洁每月能挣近3000元。这笔收入让王洁家的经济状况好转,如今已转为低保边缘家庭。全家的日子虽仍需精打细算,却多了份脚踏实地的安稳。

  这份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收入的增加。社区工作者后续回访时欣喜地发现,那个曾常倚窗沉默的王洁,渐渐打开了话匣子。她会兴致勃勃地聊起店里的日常、熟客的喜好,眼神里多了几分光彩。遇见邻居,她不再是低头匆匆走过,而是主动笑着打招呼。这份由内而外的活力与自信,像一缕暖阳照进家里,悄然改变着家庭的氛围。女儿看到母亲忙碌归来时脸上带着笑意,默默分担了更多家务。一家人劲往一处使,让这个曾经沉寂的小屋满是生机。

  王洁的自我奋斗,不仅改善了自家的经济状况,也成了附近居民口中“能顾家又能挣钱”的榜样。她的故事像一颗火种,点亮了许多困难家庭的希望。当困难群众的需求被真正看见,深藏的能力被精准唤醒,通往希望的路便有了光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