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桩守护入村约,跨市“约”出新和谐!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5-08-18 18:12

  

  在三明与龙岩市间县界第五轮联合检查工作深入推进之际,清流县创新构建的“多级联动、群防群治”边界治理模式迎来实战检验。

  近日,李家乡河背村界桩管护员在日常巡查中,及时发现连城下江村村民柯某拟将2号界桩及周边地块圈入自家院落的违规行为。清流与连城两县民政部门、乡镇基层组织、村级自治单元第一时间制止了侵占行为,恢复界桩原貌,生动诠释了“边界问题无小事,协同处置效率高”的治理智慧。

   管护员“吹哨”县乡村三级快速响应

  “界桩是法定标志,一寸都不能动!”河背村界桩管护员老李在8月例行巡查时,敏锐发现北团镇下江村村民柯某在2号界桩旁违规堆放建材,正准备扩建院墙侵占界线土地。他立即拍照取证,将情况反馈至清流县民政和人社局。

  接到报告后,清流县民政局和人社局迅速启动跨区域协作机制,第一时间通报连城县民政局。两县民政部门联合签发《边界事件协同处置函》,指令李家乡、北团镇人民政府组建由民政办牵头,自然资源所、派出所参与的联合工作组。工作组通过实地丈量、调取界线档案、宣讲《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等方式,对柯某开展普法教育,依法责令其3日内清理堆放物、恢复界桩周边原状。截至8月10日,该区域已完全恢复原貌,未引发任何矛盾纠纷。

  

    制度“上锁”让边界保护有章可循

  为从源头杜绝类似事件,清流县民政局和人社局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推动边界治理从“应急处置”向“长效管理”转变。在清流县民政和人社局和连城县民政局共同指导下,下江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将“严守界线,不移毁界桩”“禁止在界桩周边5米内搭构建筑物”等条款纳入村规民约,明确违规者将取消村级福利资格,并由村委会协助执法部门处理。

  与此同时,李家乡与北团镇联合在2号界桩周边设立大型大理石宣传碑,正面镌刻《平安边界睦邻友好公约》,列明“五不准”“六共建”条款;背面绘制高清“界线示意图”,标注界桩坐标、管护责任人和监督电话。这一“一碑双功能”设计,既成为普法宣传的“活教材”,又构建起“群众监督+专业管护”的双重防线。

  “现在广播里天天讲,宣传碑就在路边,谁都知道界桩是碰不得的‘红线’。”河背村村民李金炎的话道出了群众护界意识的显著提升。通过村级广播每日播报、微信群推送案例、网格员入户发放手册等多维宣传,两村群众对边界政策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创新“赋能”构建智慧治理格局

  

  “单个事件的处置只是起点,我们要打造可复制的边界治理样板。”清流县民政和人社局区划地名工作分管领导王丽萍表示,李家河背村与北团下江村的协同处置经验已被纳入全县“平安边界”建设升级版方案。下一步,将重点健全“三位一体”机制:管护员每周定期巡查并上传实时影像,部门每月联合研判边界风险,村级每季度开展“边界和谐日”活动,形成闭环管理。

  如今,行走在清流与连城交界地带,界桩矗立挺拔,宣传碑醒目亮眼,村民们自觉守护着这条“法治线”“和谐线”。清流县以三级联动为骨架、以制度约束为肌理、以科技赋能为血脉的边界治理新模式,不仅有效维护了行政区域界线的严肃性,更成为促进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的坚实保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