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经验 | 乡镇站有特色,村居点有温度,安溪织密“县-乡-村”未保网
来源:福建省民政厅、安溪县民政局 时间:2025-10-16 08:28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以全国“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为契机,在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关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统筹指导作用,进一步建强乡镇未保站、激活村居服务点,形成上下联动、功能互补的基层服务网络,持续推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重心下移、资源和服务下沉,切实打通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的“最后一米”。

  建强乡镇未保站,打造区域服务枢纽

  一是夯实阵地强化队伍。试点项目启动以来,我县制定《安溪县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机构建设指南》,县财政专项投入120万元,全面推动24个乡镇未保站标准化建设,实现心理咨询室、活动室、图书室等服务场所全覆盖。24个乡镇未保站均配备专职儿童督导员和社会工作者,建立常态化培训督导机制,持续提升专业人员服务能力,确保乡镇未保站高效规范运行。

  二是强化枢纽协调功能。建立乡镇级“护蕾协作组”,民政牵头教育、卫健、妇联等多部门每月召开例会,协同处置儿童就学、医疗、监护等跨部门议题。健全“发现-报告-响应-跟踪”闭环管理机制,高效受理村级线索,项目开展以来办结需求235件,完成司法跟进32例、强制报告4例、临时监护评估1例,为101名特殊需求儿童成功申获专项救助。

  三是打造一站一品特色服务。各乡镇未保站立足辖区资源与困境儿童实际需求,形成“一镇一站、一站一品”的精准服务供给格局。例如魁斗镇依托红色资源面向困境儿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西坪镇组织非遗制茶体验,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技能体验与社会融入;金谷镇发挥溪岸艺术公园针对心理风险儿童开展艺术疗愈等。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关爱服务150余场,服务困境儿童1.5万余人次。

  激活村居末梢,构建邻里守望哨所

  一是盘活资源打造特色阵地。安溪县各村居依托儿童之家、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打造了一批功能鲜明的特色服务点,推动服务从“有”到“优”提质升级,例如蓬莱镇蓬溪村青少年成长中心深度链接厦门安溪商会乡贤资源,利用闲置的进来小学旧校舍为困境儿童打造安全活动空间;下镇村依托儿童之家打造留守儿童课后托管“全天候学习圈”。

  二是健全机制压实一线责任。全县495个村(居)实现儿童主任全覆盖,严格执行“首见负责制”和定期走访制度。试点项目启动以来,儿童主任联合社工团队全面摸排七类困境儿童底数,累计走访4567户,为6642名困境儿童进行生活状况评估,对102名高风险、71名中风险儿童重点跟进。定期排查、上报监护缺失、失学辍学等问题,动态更新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解决儿童面临困难。

  三是深化动员凝聚守护合力。项目实施以来,安溪县积极构建“全民参与、邻里守望”的基层关爱网络,广泛动员村民、老党员、留守妇女等力量,组建“爱心妈妈”“邻里互助小组”等志愿队伍478支。组织270余名专业力量深入基层,精准调查摸底4000余名困境儿童的心愿单。联合县慈善总会创建“茶乡护蕾”微心愿项目小程序,发动累计发布微心愿4215条,成功点亮2370个,链接社会资源约45.52万元,构建了新科技服务需求与爱心精准对接的高效帮扶机制。

  民政职业大学肖天骄副教授点评:

  安溪县以全国试点为契机,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功能互补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网络,成效显著。通过标准化建设乡镇未保站、配备专业队伍、打造“一站一品”特色服务,安溪县实现了资源下沉与服务精准化。在村级层面,安溪依托儿童主任制度和志愿力量,打通了关爱服务“最后一米”。这一模式系统性强、覆盖全面、响应高效,为基层儿童福利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