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享有“中国长寿之乡”美誉的泉州市泉港区,正系统谋划、多措并举,着力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新高度”,并积极探索银发经济蓝海,推动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
01 筑牢体系:“硬核支撑”让老有颐养更有底气
泉港区坚持“政策+资金”双轮驱动,夯实服务基础。据介绍,自2023年以来,该区累计向上争取养老领域专项资金超8000万元,重点投向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长者食堂、智慧平台等“微工程”。截至目前,已新建或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8个、长者食堂9个,建成区级智慧养老平台及智慧健康小屋各1个,连片织就“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同时,泉港区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公办养老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已获可行性批复;中心养老院项目工程量完成六成,预计2025年底主体竣工;并同步申报“一老一小”家政服务省级试点,推动“养老+家政”一站式服务模式落地。
人才是服务的关键。泉港区通过“存量提升”与“增量扩容”双轨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2024年已培训并助力159人取得高级养老护理员证书,全区养老从业人员超200名。泉港航运职业中专计划于2025年申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旨在培养新一代复合型养老人才。
02 优化供给:“暖心升级”解锁高品质养老新模式
泉港区紧扣老年人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推动服务从“有保障”向“有品质”迈进。2025年计划再投入300余万元,用于新建提升一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推动服务进一步下沉。连续八年打造的“网络孝文化节”品牌活动,以及“百龄健康行”等慰问活动,已惠及超1600名老人。界山镇东张村的“百寿宴”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乡村孝老文化IP。
科技赋能智慧养老。投入百万元建成的区级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整合了机构、人才、服务对象资源,实现“一键查询、智能派单”。引入专业企业“禾康智慧养老”提供动态管理服务,2024年以来已完成实体服务2.65万余人次,获得了老人们的广泛好评。
在优化消费体验方面,泉港区推动适老化产品“以旧换新”惠及老人,并引导大型商超设立“长者专柜”,营造适老消费场景。深挖“长寿之乡”品牌价值,推广“福寿宴”走进村镇,融合饮食文化与消费新动能。
03 激活产业:“银发经济”从概念走向实景
依托“中国长寿之乡”的金字招牌,泉港区推动“康养+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涂岭镇“森林康养”为核心,泉港区着力打造“1小镇+3基地+7人家+7村庄”的康养矩阵,策划精品线路,举办红茶文化节、猪脚美食节等活动,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和农户增收。其中,首届红茶文化节便吸引游客万余人次。
品牌赛事也成为引流利器。以“寿乡马拉松”为主题举办的赛事,吸引了1.5万名跑者参赛和超5万人次观赛,赛事期间辖区酒店爆满、餐饮销售额显著提升,让“长寿之乡”的知名度随跑者的脚步传遍四方。
产业联动方面,泉港区积极推动“国企+民企”共同投资养老产业,引导本土企业研发适老化产品,建设老年用品集聚区。支持企业开发低糖奶粉、软质糕点等适老食品,挖掘福盐文化推出盐保健系列,并依托海洋资源建设健康海产品基地,旨在延伸高附加值营养保健品产业链,形成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的银发产业生态。
此外,泉港区还关注“银发人才”自身价值的发挥,通过搭建“培训+就业”平台,开发适老化岗位,已成功促成700多名老年人实现就业,让老年群体在“新赛道”上继续发光发热。
泉港区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正努力将“长寿之乡”的先天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不断托举多层次养老的“幸福新高度”,为区域银发经济发展探索新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