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安,弱扶有“温度”、学帮有“趣度”、善行有“热度”!
来源:南安市政府办、泉州政务 时间:2025-07-21 19:36

  近年来,南安市以泉州市入选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地区为契机,聚焦“弱有众扶”“学有众帮”“善有众行”三项服务,深耕“扶帮行”特色民生品牌,公益助学、全民慈善蔚然成风,2024年侨捐社会公益事业1.1亿元,实现连续31年侨捐超亿元。

  01  聚焦“弱有众扶”织密社会民生保障网

  

  打造三级救助服务联合体。横向组织民政、人社、住建、医保、卫健、残联等市直单位,统筹服务类社会救助相关政策;纵向贯穿乡镇(街道)、村(居),做好政策宣传、需求摸排、申请受理、探访关爱、协助代办、服务回访等工作,打造市镇村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2024年以来,开展服务需求评估超5万人次,其中形成个性化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1.3万人次。构建“五有”救助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专业化社会组织服务,以“物质+服务”形式提供居家清洁理发、资源链接等综合服务,实现“床边有人照料、身边有人关心、手边有人辅导、就业有人帮扶,困难有人纾解”,覆盖群众超3.5万人次。2024年以来,开展“居家上门服务”系列活动,为800多名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残疾康复、助洁助餐等服务;在“救”的基础上,拓展发展性的“助”,策划生成“造血式”帮扶项目24个,带动177户困难户实现就业创收。建立一键救助服务平台。开通“南安扶帮行一键救助”微信便民服务小程序,提供“救助申请”“政策查询”等掌上服务,困难群众通过手机即可实现线上申报,推动“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实现集摸排、申请、救助、服务、监管于一体的链式帮扶。

  02  聚焦“学有众帮”树立公益助学新风尚

 

  创新“周六助学课堂”模式。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群体,组建“专业教师+公益组织+社会志愿者”教学团队,围绕学科辅导与综合素质拓展,开展多元化、互动式的课后助学服务,打造学生“周末成长加油站”。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已覆盖7个乡镇、惠及超2000名学生。比如,民政局联合罗东镇银河新城社区、南安市致和社工事务所,组织开展九日山、清境桃源实地研学,为学生提供走出课堂、拓宽眼界的学习机会。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基金会运作”奖学助学网络。发动各类教育基金会、慈善协会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教育公益事业,通过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捐赠图书文具等方式,帮助困难学生圆梦。2024年以来,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南安市芙蓉基金会、南安市慈善总会等社会组织累计助学助校达3528万元。实施困境儿童“生活帮困+心理帮扶”双线保护行动。开展“点亮微心愿”“福蕾行动计划”等活动,为困境儿童打造精准化、温情化成长支持体系,委托专业社工机构开展爱国、安全、法制教育及心理健康等公益课程,守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2024年以来,共向上争取中央福彩金50万元,用于完善市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配套设施;入户探访慰问困境儿童家庭超500户,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约350人次。

  03  聚焦“善有众行”构建全民慈善大格局

  

  实施“大爱南安”传播工程。出台《南安市“大爱南安 慈善有我”慈善活动方案》,市镇村三级协同联动,全方位开展“大爱南安 慈善有我”宣传活动,制作推出《南安慈善公益宣传片》《大爱南安 慈善之城》纪录片,引导侨亲乡亲、社会组织等各界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实现连续31年侨捐超亿元、连续14年国内南安籍企业家捐资超亿元。开展多元主体慈善捐赠行动。组织民政、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2025年新春慰问困难群众活动,现场43个爱心慈善组织(社会团体)、企业和爱心人士代表共捐赠584.2万元,带动全市800多个公益慈善组织、华侨、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1.48亿元,慰问困难群众3.65万人。打造15分钟慈善服务圈。建设“爱心驿站”、福彩公益驿站、慈善超市等慈善综合服务平台,联合65家社会组织、122家爱心企业开展“慈善手拉手”活动,将群众救助帮扶需求与公益伙伴资源相链接,真正把慈善做到老百姓家门口。比如,梅山镇鼎诚村设立“爱心农家店”,党员志愿服务队每月入户为低保、特困户免费配送大米;设置“一元裁缝铺”,定期开放提供缝补服务,并配备医药箱、爱心诚信伞、便民工具箱等。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