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茶,是南平市建阳老区的生态优势特色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的“金叶”。
2019年5月,福建省民政厅、省乡村振兴局发起的“阳光1+1”牵手行动项目启动后,在南平市建阳区民政局指导下,建阳区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优势,以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推动小白茶产业全链条绿色高质量发展,让“一片叶”成为撬动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规划引领 项目带动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做大做强白茶产业, 建阳区海茶协会组织精干力量,对建阳小白茶的历史渊源、产地特点、产业分布、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人才结构和发展痛点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向区委、区政府提交调研报告并提出相关复兴建议。在此基础上,建阳区制定出台了《建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建阳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建阳区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共计投入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
在规划引领下,2019年启动的属于建阳区2020年“八大专业园区”项目之一的漳墩小白茶文化产业中心项目。按照生态园区模式布置,建设有交易中心4.05亩、小白茶研究中心3.9亩、综合服务中心5.55亩、工业厂房用地约86亩,在重塑建阳区“中国小白茶发源地”品牌价值、推动茶产业振兴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赋能 聚智发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阳区海茶协会开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三年行动,构建“林、茶、水”立体生态系统,打造一批绿色生态茶园示范片。协会重视科技手段在茶产业发展的运用,共打造科技示范户284户,开展受训人数达673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7270册,鼓励会员企业申报SC认证, 当前已有132家茶企取得了认证,35家取得绿色食品证书。
协会用好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协会企业与科技特派员精准对接渠道,鼓励茶农、茶企加强茶园提升改造,加快生态茶园建设,并引导他们紧市场需求,尝试引进和使用先进技术设备,持续优化茶叶种、养、制、销全过程。
培育人才 以才兴业
协会自成立以来,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技术技能竞赛、外出考察等多种方式,培养出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懂技术的茶叶技术骨干队伍、具有现代营销知识能力的茶叶营销队伍和高素质的职业农民。
2022年开始,南平市乡村振兴促进会、南平开放大学与协会合作举办茶学大专学历班,连续两届招生共60人。持之以恒做好“非遗技艺”传承保护文章,吸纳培育省级“白茶制作技艺(建阳)”代表性传承人1人,培育市级“漳墩贡眉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8人,区级“漳墩贡眉白茶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8人。
文化赋魂 延伸卖点
茶叶协会注重加强茶文化宣传推广,打造茶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名片,将茶文化元素植入“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 大力培育茶研学基地、特色茶庄园、茶传习所、 观光茶工厂、茶主题生活馆等特色茶文旅项目, 推动激励小白茶发源地漳墩打造茶旅小镇、将口回潭打造水仙白茶第一村、水仙茶发源地小湖打造水仙白茶第一镇,不断丰富茶文旅路线的要素资源,打造一批茶文旅融合精品线路。
做足茶文旅融合文章,举办国际茶日活动中,协会结合建阳朱子、建本、建盏等元素,开发茶点、茶宴、茶礼、茶工艺品等茶旅融合产品,推动茶产业、茶文化与大健康、大旅游、大教育等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串点、连线、成面。
建阳区2017年建成小白茶母树保护基地,2018年建成小白茶展示馆,2019年获评“中国小白茶之乡”称号……目前,建阳白茶生产已由传统的漳墩、回龙、水吉、小湖4个乡镇扩大到黄坑、将口、麻沙、书坊等8个乡镇。
小白茶品牌已经由漳墩镇升级为建阳区茶产业的公用品牌。建阳区规上茶企在原有生产品类的基础上普遍开始进入白茶赛道,各类茶企有700余家。南平市政府拟将小白茶作为闽北的一支特色茶品牌来打造,目前已经开始委托专家团队进行谋划,打造闽北小白茶核心产区(建阳、松溪、政和)建设,以此来带动闽北10个县市区10万亩以上小白茶产业的发展,形成乡村振兴的又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