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工作,以强化队伍能力为基础、深化工作机制为支撑、打造共建平台为突破,推动边界地区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共护边界生态屏障。
组建“两支队伍”打基础
建强界线管理队伍。南平市依据界线管理和平安边界创建有关政策法规,制定了《南平市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流程指引》《南平市创建平安边界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等文件,组织市、县、乡三级界线管理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全面细致梳理界线管理和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做什么、怎么做,通过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标准、细化工作举措,有力提升了界线管理队伍依法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工作的能力水平。
建强界桩管护队伍。南平市对现有界桩管护人员进行全面摸排,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与界桩所在山场相关联的人员选聘为界桩管护员,对巡查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负责的人员坚决进行调整。全市统一修订完善界桩管护聘用合同,进一步明确规范界桩管护职责任务、标准要求、工资待遇、装备配备、保险保障等事项,落实界桩巡查每年一般不少于两次。同时,界桩管护员劳动待遇按不低于同乡镇其他户外作业人员工资标准执行,并根据界桩管护难易和管护时间作适当上浮。此外,该市还为每名界桩管护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野外管护相关装备,有效地提升了管护员管界护桩的积极性。
深化“两项机制”促落实
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南平市将平安边界创建纳入各级党委“平安建设”责任制考评和民政重点工作,由市、县、乡三级民政部门负责人担任界线长,建立每月工作提醒机制,落实每年不少于3万元的平安边界创建工作经费,确保了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有责任落实、有机制运行、有经费保障。
深化联合会商机制。南平市光泽县建立了联合签订平安边界创建协议、联合召开平安边界创建联席会议、联合组织界线界桩实地联检、联合总结平安边界创建经验做法等工作机制。2024年,在这一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针对闽赣界线界桩多、相邻县(市)多、经验亮点多等特点,光泽县民政局牵头召集相邻的铅山、贵溪、资溪、黎川等县(市)界线管理负责人员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商讨共同建设杉关界碑文化公园、成立省际村级联合党支部、创办省际惠农公司等工作,以点带面提升闽赣两省平安边界创建水平。
打造“三个平台”提成效
以边界地区地理人文特征为载体,打造党建共建平安边界平台。光泽县止马镇杉关村与江西省黎川县厚村乡飞源村地处闽赣省际交界,地理相邻、民俗相近。为更好地促进省际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共同发展,两村率先成立了村级省际联合党支部——闽赣省际总关情(联合)党支部。该党支部由两村15名骨干党员组成,两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轮值兼任联合党支部书记。联合党支部实行“组织联建、村务联议、产业联兴、社会联治、资源联享”工作法,推动两地群众从原来“背靠背”变成了“肩并肩”,促进了两地大融合、大发展、大和谐。
以界桩关隘历史文化传承为载体,打造文旅共创平安边界平台。近年来,南平市先后新建和改造提升了位于浦城县的闽浙赣三省交界界桩“三和亭”、武夷山市的闽赣交界“桐木关隘楼”、光泽县的闽赣交界“铁牛关10号界碑公园”和止马镇的“杉关12号界碑公园”、松溪县的闽浙“龙头山8号桩”等界碑关隘文化旅游景点,将界碑关隘历史文化与当地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相融合,打造具有边界特色的文化旅游平台,有力地促进了边界地区群众交流往来,在宣传弘扬界线文化中共创平安边界。
以界线管护守护国家公园为载体,打造生态共促平安边界平台。武夷山国家公园地处闽赣交界,纵贯武夷山、建阳、邵武、光泽四县(市、区)。近年来,南平市紧紧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保护体制,以行政区域界线为基础,配合完成了国家公园界线的勘定和界桩设置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属地保护国家公园的管理界线;主动将界线管理管护队伍建设、联席会议机制、日常巡查制度纳入国家公园保护体系,在界桩巡查联检、矛盾纠纷排查、界线法规宣传时,同步开展森林防火、松线虫防治、非法狩猎探险劝导等生态保护工作,以和谐稳定平安边界,守护武夷山国家公园良好生态屏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