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用心书写革命老区温暖厚实的民生新答卷
来源:南平民政 时间:2024-12-19 08:33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2019年4月、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五年来,全省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福建民政”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民生为大,为闽添福——各地民政事业五年发展成就巡礼”专题报道,展示各地民政部门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南平市民政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上持续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推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

  织密兜底保障网

  

  政和县石屯镇“幸福里”社区老人在零工就业区作业

  ——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5万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兜底保障范围。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基本建立起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7.2万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享受基本生活救助,3.1万名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纳入专项救助范围,城乡低保年平均标准从2019年的6708元提高到9660元,比增44.0%,特困年平均供养标准从11996元提高到22379元 ,比增86.6%。在全省率先建立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监测预警、社会救助与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全市累计对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7.4万人次。

  ——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

  有序下放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全面取消急难型临时救助户籍地限制,实施社会救助“一件事”改革,实现困难群众在线自主申报救助。探索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取得初步成效。

  ——加强儿童社会福利保障

  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养育标准与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同幅增长。“福蕾行动计划”高质高效推进,惠及农村留守、困境儿童1.3万人。成立南平市儿童福利院,实现全市机构内孤儿集中养育,9个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建瓯市小桥镇“幸福里”社区老人在社工的带领下学做手指操——养老服务制度逐步健全

  率先建立南平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持续深化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建立和完善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7类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完全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三项补贴”制度。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100%。累计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414户。实施特殊老人“平安通”工程,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无线定位、安全监测等服务。

  ——养老服务供给更加优化

  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186个,建成全托、日托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3.2万张,全市10个县(市、区)均建成1所以上老年养护院(社会福利中心),115个乡镇建成120所乡镇敬老院。建成99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27所农村幸福院、371个村级老年人活动中心、343所长者食堂,推动建成4个县级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5所,乡镇(街道)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90%,新增普惠养老床位1500张以上,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邵武市、光泽县试点开展养老服务线上“点菜式”服务、养老服务新型线上消费等试点,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养老服务。

  ——养老新业态更加丰富

  积极引进行业优质团队运营养老服务设施,培育了百龄帮、国德、龙人伍心、智宇、百合等一批优质康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项目。推动顺昌国德、延平百合等普惠养老城企联动项目建设,不断增加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拓展农村养老服务,累计完成500所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改造。探索在集镇建设“幸福里” 社区,打造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让农村老人实现“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居家养老模式,建成乡镇“幸福里”社区8个。“探索乡镇‘幸福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案例被福建省委改革办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典型案例。浦城县被民政部确定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小松镇湖头村村民在吃茶话事点话民事、聊家常

  ——基层治理更加高效

  深入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期和视察福建时提出的“远亲不如近邻”“三个如何”等重要理念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其在城乡社区落地生根。创新近邻服务模式,完善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等“五助”服务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村(居)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100%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创新开展村级议事协商示范活动,2021年,建阳区潭城街道溪源村、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被民政部列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全市完成了两轮村规民约修订,有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职业化建设,2019年以来共招募270名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实现社区工作者岗位及薪酬等级序列化。

  ——社会组织改革深入推进

  率先试行社会组织年报制度改革,率先实施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离任、社会组织注销和“双随机”执法中采购第三方审计服务,率先出台《社会组织成立、换届、注销工作指引(试行)》。建立社会组织党建与成立登记、章程核准、年度报告等“六同步”机制,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加强社会力量培育,全市持证社工从554人增加到2519人,志愿服务记录平台从无到有,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47.52万人。全市共有143个社会组织与108个老区村结对帮扶,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邵武市春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造“血”扶贫 把“根”留住》案例和南平市扶贫开发协会的《精准发掘小白茶 形成扶贫大产业》案例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中国社会组织扶贫案例50佳,邵武市春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帮扶的邵武市龙斗村被中央农办、民政部等五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积极培育多元慈善主体,探索基层慈善帮扶新模式,引导慈善组织在助力乡村振兴、抗洪救灾、扶贫济困、养老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23年,7个项目在首届“福建慈善奖”中获奖,获奖数位列全省前列。2021年,南平市慈善总会荣获“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社会事务管理能力优化提升在武夷山市,游客通过扫描路牌二维码了解地名文化及周边配套

  ——区划地名规范管理

  贯彻落实《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服务南平市行政中心搬迁,完成建阳区析置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审慎稳妥推进部分县(市)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变更调整;系统梳理编制《南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出版2023年版《南平市行政区划图》。首次设立南平市区划地名专家库,建立区划地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地名宣传推广,出版《南平市地名录》。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完成2830.53公里县级界线、3702.51公里乡级界线联检,边界地区平安和谐稳定。扎实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武夷山市《打造智慧地名服务体系 促进茶文旅融合发展》被民政部评为推广“乡村著名行动”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按照“老区优先、适当倾斜”的原则,持续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深入推进“阳光1+1”牵手计划行动,强化“山海协作”,积极对接福州11个异地商会参与“阳光1+1牵手计划”,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南平市老区乡村振兴。创新老区实用技术培训方式,以人民群众的办学需求为办学方向,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举办28期1498人次老区村实用技术培训。持续提高健在革命“五老”人员的定期生活补助标准,推进74个未列入革命文物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项目建设,扩大革命老区社会影响。

  

    2023年8月22日在武夷山九曲溪畔武夷春秋馆举办“山盟海誓”跨省通办新人集体婚礼

  ——婚姻登记服务不断优化

  实施“公民婚育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试点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深入推进婚俗改革,武夷山市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培育形成了“山盟海誓”婚姻登记服务品牌,举办了“我们的节日·七夕”等系列活动,有力助推婚姻登记和文旅经济融合发展。武夷山打造的“山盟海誓·恋在武夷”品牌在2023年民政部召开的全国婚俗改革经验交流电视会议展示交流并重点推介。

  ——殡葬改革不断优化

  积极倡导推行公益树葬、花葬、海葬等生态葬式葬法改革,加快补齐公益性安葬设施短板,建成4个城市公益性公墓并投入使用。南平市殡仪馆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年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考核(是福建省唯一入围的殡葬类标准化项目,南平市唯一入围公共服务类标准项目)。南平市殡仪馆被民政部评为2023年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