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肉片、一场对弈、一句问候,拼出滨海小城“享老”新图景
来源:中国社会报 时间:2025-07-30 10:47

  

  幸福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或许是家门口飘香的惠老食堂里一碗热气腾腾的“福鼎肉片”,或许是社区活动室里与老友对弈时的爽朗笑声,或许是护理员清晨敲门时的一句暖心问候……在闽东山海间的福鼎市,这些细碎而温暖的画面,正悄然拼凑出新时代的养老新图景。

  近年来,福鼎市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指引,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升级,让“养老”变“享老”。

  机构养老——分类照护打造“幸福综合体”

  初夏时节,坐落在青山碧水间的福鼎市龙人伍心家园城市养老院,显得格外静谧而美好。

  走进庭院,阳光透过绿荫洒在地掷球场上,83岁的林瑞玲老人正与同伴挥杆竞技,笑声爽朗。两年前,独居无人照料的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养老院,如今成了这里的“活跃分子”。

  “以前觉得养老院冷清,没想到这里不仅有医生、护工,还有一群老伙伴,饭菜也好吃!”林瑞玲老人的转变,折射出福鼎机构养老从“兜底保障”向“品质升级”的跨越。

  作为福鼎规模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龙人伍心家园城市养老院以“分层照护+医养融合”模式,破解传统养老痛点。院内划分自理区、半护理区、全护理区及失能失智专区,配备智能护理床、无障碍卫浴等适老化设施,护理团队24小时轮班值守。此外,配套建设了活动大厅、康复室、阅览室、评估室、棋牌室等活动空间,为老人们打造一座“幸福综合体”。

  

  “这位大爷爱打八段锦,那两位是夫妻,这位阿姨患有老年期痴呆症,需要特别照护……”养老院负责人柯芳介绍,他们会根据老人年龄、自理能力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划分照护等级,并量身定制照护计划。患有帕金森症的徐阿姨初入院时需轮椅代步,护理团队为其量身定制“行走训练+心理疏导”计划:康复师每日辅助进行肌力训练,社工安排开朗的蔡阿姨担任“康复搭档”,3个月后,徐阿姨已能拄拐小步慢走。“看着母亲从沉默寡言到主动参加合唱团,我们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徐阿姨的女儿感慨地说。

  居家养老——解锁“不离家”的幸福

  上午11点,助老员小林准时提着保温餐盒走进独居老人张大爷家,送上热气腾腾的10元惠老套餐。这看似平常的一幕,是福鼎市“15分钟助老生活圈”温暖关怀的生动体现。

  走进位于桐山街道的福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欢笑声不时传出。书画室里,老人们执笔挥毫;棋牌室中,搭档对弈正酣;舞蹈室内,银发身影踏乐起舞。在这里,“把晚年过成诗”不再是空想,社区转角处就有看得见的幸福。

  服务中心主任江鑫介绍,中心由专业团队运营,提供多元化为老服务。免费活动区、惠老食堂及休憩空间等,可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与文娱休闲需求;“每月电话回访+双月走访”机制,动态优化为老服务方案;联合社区卫生院开展健康管理、义诊等医养结合服务,让老年人健康养老。“我们不仅要保障长者身体健康,更要守护他们的精神家园。”江鑫介绍,2024年,中心全年举办各类精神关爱活动400多场。

  

  福鼎的居家养老改革远不止于此。市民政局党组书记丁宗明介绍,为顺应绝大多数老人居家养老的习惯和意愿,近3年来,全市投入1700多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建设了一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并依托市级智慧养老平台和信息调度指挥中心,逐步构建起“15分钟助老生活圈”,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助餐、助浴、健康监测等“点单式”服务。

  在桐城街道宝龙世家小区,2000平方米的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破传统界限。3层的空间匠心布局,一层设置健康管理中心和文娱活动区,并配备长者食堂辐射周边送餐服务;二层居家照护区设置30张智能床位,24小时专业护理随时响应;三层打造智慧休闲空间,棋牌娱乐、阳光茶座等满足老人多元需求。

  作为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福鼎首家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通过“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医养结合”服务组合,真正实现老年人“养老不离社区”的愿望。“白天来活动,晚上回家住,哪里不舒服,还可以随时理疗,这样的养老方式让我们更安心。”老人道出心声。

  乡村养老——书写共富答卷

  当城市养老如火如荼时,福鼎的乡村正悄然上演着一场“静谧而深刻的变革”。

  青山环抱的村落里岁月静好,却难掩银发群体的隐忧——空巢独居、医疗匮乏、经济压力……面对农村养老的困境,2022年5月,福鼎市城乡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应运而生,犹如一缕春风,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如今,即便是偏远村落的老人,也能沐浴专业照护的暖阳。

  位于佳阳畲族乡象洋村的华德颐养中心,便是变革中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家公建民营乡村养老院,它依山傍水,环境宜人,共有床位112张,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及护理团队,为老年人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目前,院里已入住老人70余人。

  踏入华德颐养中心,暖阳轻抚。刚用过餐的老人们,或在长椅上沐阳谈笑,或在电视机前悠然自得。室内,按摩椅、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医务室一排排透明格子盒里标注着老人的姓名与用药时间,细致入微,尽显关怀。这座乡镇养老院,正在打破城乡养老界限,让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福鼎市不断加大养老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优化乡镇敬老院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如今,养老院成为乡村“最美的房子”:新建、改建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和幸福院47所,硬件提升与文化浸润双管齐下,开设白茶品鉴、畲歌传唱等课程;太姥山镇养老服务中心开辟“记忆博物馆”,老照片、老农具展览为老人留住乡愁;贯岭镇敬老院组织老人参与栀子花种植,既能创收又疗愈身心……

  “养老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丁宗明表示,随着全市“三提升一整治”(养老服务质量再提升、养老特色文化再提升、养老机构与家属联动再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大整治)行动推进,将有更多智能化设备、适老化改造、特色化服务惠及城乡老年人,让老年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